六月八日,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侨乡石狮人延续闽台对渡文化习俗,举办第二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成为两岸人民交融情谊的独特方式。图为独特有趣的海上捉鸭比赛。中新社发傅丹丹 摄
中新网6月9日电 昨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也是中国的第一个法定端午节。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综合报道说,如何发掘、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融合重焕青春,成为当地媒体关注的话题。
报道引述人民网昨日发表的时评说,给古老的节日注入新的因子是重建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命所在。纵观我们的传统节日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文章说:“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应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特别需要与当下民众鲜活的生活节拍与韵律相协调。举例来说,由于气温升高,各种疾病容易爆发,我们的祖先懂得顺应这种自然的变化,所以端午节要插艾草,抹雄黄酒,以驱邪避瘟,免灾去病,这其实是节日传承的一种古老的卫生防疫措施。在现代条件下,中医甚至医药界能否深入发掘古老的防疫宝库,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节日联系起来?推而广之,文化界、体育界、娱乐界能否发掘或开发出更多更适合现代人需求的端午节目和体育活动?商界能否在端午产品中浸入更多的现代文化因素?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也要靠我们所有中国人来传承和发扬光大。”
报道说,《检察日报》引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的话说:“传统节日法定化,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使传统文化得到一个载体,使公民对传统文化的享有权利处于行使和享受的状态。端午节放假一天,保证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也说明,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具有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导向的作用。”
“传统文化产生于民间,也应由民间发扬光大。政府在此应本着辅助性原则进行指导和援助。”杨建顺认为,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也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但在享有休息权利的同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
对于近期网络讨论较盛的“政府应组织具体事宜推广传统文化”的观点,杨建顺持保留态度:“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政府强行推广可能适得其反。”
如何认识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丙中表示,端午节是一个极具爱国情怀和增进社会团结的节日。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同时这又是一个进行社交、增进社会团结的机会,表现为出嫁女儿回娘家、有情的男女青年互送香包、壮年男子赛龙舟等等。”高丙中认为,传承这些文化价值,对今天的生活具有毫无疑问的重要意义。
高丙中指出,传统节日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不乏可持续开发的空间。
他提议说:“端午插蒲艾,既驱赶蚊虫又美化环境。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圣诞树形成产业。又如端午送香包,也可参照西方情人节的玫瑰花,作为应节商品进行开发。又如依靠媒体展示包粽子比赛,这是比选美选秀更具有社会价值的工作。近20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赛龙舟,本身就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湖南、福建等地偶尔还有跨地区的邀请赛。赛龙舟若能在端午节的文化烘托下发展起来,反过来必然会带动端午习俗的全面复兴。”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