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呈现六大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在首届“GMS经济走廊论坛”上发言
记者李强 邓道勇 刘艳 李志强昆明报道 由商务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亚洲开发银行协办的首届“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于6月6日至7日在昆明举行。
|
张玉台认为,加强经济走廊建设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加速区域合作、实现本地区经济潜力最大化的一项基本战略。当前,东亚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对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次区域内各个方面合作的拓展和深化等等,都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经济走廊沿线各地区需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挑战,密切合作,加快把经济走廊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现实动力。
张玉台指出,GMS经济走廊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呈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合作的地位将不断上升。产业合作是经济走廊合作的核心。未来伴随着次区域经济的增长、运输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经济走廊沿线的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投资将进一步增加,依托既有资源优势的加工基地和产业基地将不断出现,从而形成以交通走廊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带,将交通走廊真正转化为经济走廊。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走廊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实施路径。基础设施完善成网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经济走廊合作的规模和水平。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未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将形成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在内的交通网络;电力联网与贸易将得到发展,统一的电力市场将逐步形成;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通信技术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
第三,能源环境问题的合作将不断加强。近年来,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成为经济走廊合作能否可持续的关键。未来在经济走廊发展和合作过程中,如何协调好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矛盾,将成为经济走廊沿线政府、企业、居民和其他利益主体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第四,农业和旅游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扩大。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地区大多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业地区。未来随着经济走廊合作的深入,区域内农村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将增加,贫困人口将不断减少。旅游资源是GMS的优势资源,经济走廊地区在保护和对外推介旅游资源上的联合将进一步增强。
第五,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的合作将日益深入。经过多年的合作,经济走廊在社会领域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密切,在人力资源合作开发、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边境地区传染病的联防联控等方面将得到加强。
第六,多个利益主体参与合作的格局将逐步形成。伴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所在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地方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参与贸易、投资、旅游和其他经济社会领域合作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形成多个利益主体参与合作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