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罗骏
“奶奶,今天是端午节,我给您带粽子来啦。”6月8日晚10时30分,在成都华西医院8楼病房,泰达心血管病医院支援灾区的护士长刘香景俯身贴在老人的耳边说。她知道老人喜欢白天输液时睡觉,现在虽晚,却是清醒时刻。老人也吃不了粽子,拿过来是让她有个节日的念想。
“啥?你说打猪草啊?打猪草好啊。你白天上班,晚上可以打猪草……”耳背的老奶奶习惯性地打岔。大家都乐了。
这个老奶奶,名叫王文秀,差1个多月即将年满102周岁,是本次地震中受伤年龄最大的重伤员。
5月2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华西医院,曾俯下身子贴着老人面庞动情地说:“我来看您。您好好养病,早一点出院。”
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胫腓骨骨折的王奶奶恰巧被分在刘香景护理的病房。“返老还童”的老人很快便和比她整整年轻一甲子的刘香景成为一对感情尤其融洽的“祖孙俩”。说到这特殊的情分,刘香景笑了:“这种病人需要经常翻身。我第一次给她翻身的时候,可能她觉得舒服了,说了一句"还是你力气大,好"。从此我和奶奶就结缘了。”这看似平常,对于从业22年的刘香景来说,给病人翻身是一种爱心,看似简单,想做好也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
地震前,王奶奶和女儿蒋成秀一家生活在绵竹市玉龙镇清泉村8组,家里是经营农家乐的小院。“有5间楼房和10多间平房,现在几乎都成了平地。那儿风景好,客人也多。地震时,妈妈正在门口坐,被对面的墙压倒了。平时她身体可好了,择菜啥的没问题……妈妈耳朵不好,特喜欢小刘给她翻身,每次小刘来她都很乖,不停地说话,哪怕说不清楚……还是党和政府好啊,总理来看她时,我一个劲地哭,太紧张,太激动了。”坐在床边,看王奶奶和“孙女”打岔的蒋成秀也已经64岁,说起老人从受伤到治疗护理,充满感激。
好动的老人恢复意识后经常想下地活动,院方被迫采用了一些固定措施。在床上呆久了,情绪难免会有波动,有时候喜欢发一些“小孩儿脾气”。“那天,我刚给奶奶翻身还好好的,走开没一会儿就不乐意了,双手乱抓,要拔胳膊上的针管。我赶紧回去安慰她,给她把胳膊上的绷带弄好。我小声说,"奶奶,您把这绷带弄掉了,晚上做梦就会把针管弄掉的,疼——"谁知道奶奶竟然听见了,立刻回了一句"我从来就不做梦",病房里笑成一团。”
5月12日大地震的当天恰巧是护士节,这让刘香景等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有一次我从外面进来,就看见妈妈睡了,小刘在那查看妈妈受伤的拇指,一边感叹"不做梦的奶奶啊,为了总理,您也得赶紧好起来,早点康复出院"……”蒋成秀的感激溢于言表。
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王奶奶正在逐步康复中,望着粽子,片刻便进入了梦乡。老人笑了,“不做梦”的她是不是又梦到年轻时“打猪草”的岁月?
刘香景拉着记者,轻轻地掩上门出来。她说,她要打一个电话回家,女儿高考刚完,还没联系上,出来这么久了,也不知道考得咋样……
“不做梦”的奶奶,全津城祝您幸福安康!
(本报6月9日成都电)
102岁的王文秀老人病情日益好转
本报记者 姚文生 摄
(本报四川成都数码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