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央行宣布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7.5%。一些专家认为,此举释放出强烈的从紧货币政策信号。但在短期内,这也降低了本月加息的可能性。
强化从紧预期 市场普遍预期,5月份CPI涨幅相比4月份将有所回落。
再考虑到汶川大地震后支持灾后重建的需要,从紧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预期也在增加。
但与预期相反,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1个百分点,而今年以来该数据的前4次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超调”,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胡鲁彬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例行工作,预计1-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2.5万亿人民币。
“上调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既有实质性收缩银根的需要,也在释放强烈的信号——地震之后从紧货币政策的取向不会动摇。”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一方面,当前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依然较快,同时包括热钱在内的外汇流入很快,需要进一步紧缩。另一方面,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使金融机构有突破信贷额度管理的强烈愿望,但当前仍处在通胀压力的递增阶段,二季度CPI涨幅仍可能维持在8%左右,对经济过热、通胀攀升不能掉以轻心。“如果错过调控机会,未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越南货币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5月份信贷增长稳定、通胀率回落,这些都不足以导致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此次上调的最直接目的是回笼过剩的流动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6、7月份有大量央票到期,需要相应的对冲;二是外汇储备增加可能很多,提出了新的对冲要求。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则认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可能具有单纯流动性管理以外的政策紧缩目的。首先,央行掌握的5月份乃至6月上旬信贷数据可能仍超预期增长,导致央行加大准备金率操作力度,以发挥其货币乘数方面的压制作用;其次,近期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出现经济过热、金融动荡的苗头,央行为“扎紧篱笆”进一步强化货币调控效果,动用准备金率工具进行加量紧缩。
他认为,“财政偏松、货币从紧”的政策大格局已初步确立,本次准备金率加量上调传递出“一松一紧”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明确信号。由于“5·12”重大地震灾害将使我国财政出现上千亿元的计划外支出,因此年初制定的稳健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并可能被动转向偏松财政政策;而在经济增长仍高位运行、通胀压力继续传导的现阶段,从紧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本月加息概率下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当前通胀有往下走的趋势,但还不稳定。他预计,5月份CPI涨幅可能降至8%以下,大约为7.5%-8%。
他认为,目前加息不符合央行的逻辑。“(CPI涨幅)高的时候不加,低的时候怎么加?”
范剑平也认为,目前加息的必要性不大,也不合时宜。一方面,信贷额度管理可以替代加息,并且不具备加息的负作用;另一方面,加息可能导致境外热钱涌入。
林朝晖则表示,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后,本月加息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准备金率持续加速上调已使其政策空间日益减小,而对信贷不断实施数量紧缩乃至行政指导也说明利率价格仍偏离均衡水平。随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央行开始更多关注全球性的通膨压力,我国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记者高建锋)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