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跟审救灾款物还不够
■ 文/松榆轩主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国家审计署已抽调300多名审计人员投入现场审计,并开始执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强调救灾款物流向哪里,审计就要跟踪到哪里,不仅要检查到省、市、县,还要跟踪检查到乡、村、人。各省审计机关也纷纷派出审计小组,分赴各省各级涉及救灾款物的部门和机构联查救灾款物的收、发、领、用环节,确保救灾资金和物资规范、有序、迅速、足额到位。
国家审计署对汶川地震救灾款物的审计力度不可谓不大。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多次刮起审计风暴,不少国家部委和国有企业的资金问题被无情曝光,对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以空前的力度开展对救灾款物审计,对保障这些爱心款物的公平、公正、合理使用无疑也将发挥无可替代的监督作用。但面对创记录的数百亿元社会捐赠款物及国家财政拨款,仅有政府部门对政府部门的审计监督还不够,还无法完全“确保救灾资金和物资规范、有序、迅速、足额到位”。
此次大地震发生以来,截至6月8日已接收到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达440多亿元,创历年来救灾捐赠的最高纪录,而且远远超出曾经的最高纪录,连富裕的美国都难望其项背,美国飓风灾害收到的捐赠不过区区13亿美元。这些款物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爱心凝聚,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的精神凝结,一分钱用不好都有可能伤了公众的爱心,散了民族的精魂。国家审计署以空前的力度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保护公众爱心和民族精魂的道义所在。但仅靠一个审计署是难以完成这样一个神圣使命的。一则此次救灾款物数量空前,不仅涉及到灾区的省、市、县、乡、村直到灾民群众的各个层次,更涉及收、发、领、用等重要环节;捐赠款物来自四面八方,所有接收捐赠的地域、部门、机构,都存在能不能公正、公平、合理使用接收和使用救灾款物的问题,靠国家审计署300人的队伍很难顾及到这么多点和面。二则政府部门对政府部门的审计监督虽然有法律和制度上的合理性,但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却依然缺乏公信力,这就是谁又来监督确保审计部门的审计是公平、合理的,特别是有没有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不正当的交易。
因此,审计部门的强力审计是绝对必要的,但还必须结合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对救灾款物的收、发、领、用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除了党委、政府、司法等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外,特别要突出社会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应加入到监督的行列中去,要充分给予媒体广泛的监督权,同时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借助可行的渠道,发动社会公众监督救灾款物的使用。如此,监督才能真正到位,救灾款物的使用才能在透明的公开中确保公正、公平、合理,震灾凝聚起来的公众爱心和民族精魂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可喜的是,此次国家审计署在强化审计力度的同时,也开始把审计与舆论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特别注重通过媒体和网络搜集民意,根据舆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监督。如果各级党和政府能够借鉴国家审计署的做法,充分调动舆论和社会监督力量,何愁构筑不起保卫救灾款物的钢铁长城!同时社会各界公众也应珍视自己的监督权,以高度的道义感和公民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以死难近8万人、数千万人受灾换来的空前的爱心凝聚和民族精神的空前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