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投向“持续性公益”
■ 本报记者 李小健
“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是不是捐完钱就没事了?”6月6日,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20层,白领深蓝T恤搭配牛仔裤,休闲装穿着的冯仑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反问。
冯仑向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或者短暂的行为,而应该是体现于企业行动中,是长期性,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这也是所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设立基金会
作为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很早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这个问题还被专门安排在公司内部做了大范围的讨论。
大范围讨论是在去年9月13日进行。这天是万通地产一年一度的“反省日”,也是万通地产诞辰16年纪念日。“反省日”当天的主题就是“新万通,新企业公民”。冯仑及公司高层、所有员工都围绕“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进行讨论,商量如何将企业公民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探索系统的建设体系。
反省会上,因应企业公民的建设要求,冯仑宣布全面启动万通地产的公益战略。万通地产的企业公益战略是企业公民与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目标、方法、资金来源、人员组成等。作为企业公益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万通地产成立万通公益基金会,并打造标志性的公益品牌,使得企业的公益发展具有制度、资金的双重保障,能够持续发展。
将参与公益事业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在中国企业中,并不多见。而以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方式正在向专业化、组织化方向转变。
专业化参与抗震救灾
“经过一步一步的程序审批,我们在今年4月16日正式登记成立。”冯仑向记者介绍,万通公益基金会批准成立之后,于5月12日上午召开理事会,理事会尚未结束,下午四川就发生了地震。因为地震的原因,原本计划召开的基金会成立新闻发布会也就取消了,而直接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
截止5月19日,万通总共捐款2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的捐款将由万通公益基金会对灾区进行定向捐赠和资助。剩下的16.5万元由公司通过其他渠道直接捐给灾区。
万通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中先生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基金会是由万通实业、万通地产发起设立的。万通实业每年拿出利润的1%、万通地产每年拿出利润的0.5%捐赠给万通公益基金会,由基金会制度化、专业化地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万通公益基金会以推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宗旨,以点亮生命为使命。
“在地震灾难前,基金会投入灾区的善款已经超过300万元,计划在阿坝州灾区建立孤儿院,同时,向基金会报名赴川做志愿者的‘万通系’员工人数已经达到1300多人。”高中先生爽朗地向记者介绍。
同样是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王石与万科公司在第一时间捐的220万元,却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嘲讽,人们似乎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捐赠与现代理性的捐赠同台博弈。
中国企业家的公益观
“为了保证公司与基金会的独立性,高中先生是我们通过猎头公司找来的。”冯仑告诉记者,高中先生现在不是万通地产的员工,他的单位是万通公益基金会。
冯仑介绍,以后每年定期向基金会捐款是企业的制度性安排,同时公司还有一项制度性规定,就是以后万通公司的新进员工都需在入职前承诺,每年抽出一段时间带薪从事志愿活动,可以选择万通公益基金会,也可以选择其他公益组织。
“企业如何参与公益比一次性捐赠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冯仑坦言,现在很多企业的捐赠都比较随意,即在参与公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持续性往往做得不够好,而且,与企业战略的联系也不够紧密。
实际上,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已被许多中国企业家所认识到。如由民营企业家卢德之博士、李光荣博士和特华投资控股公司成立的华民慈善基金会,目的是投身于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以规模化、规范化的基金会组织,将企业的财富以阳光方式投入社会。SOHO中国也成立了基金会,以专业化的形式,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公益;南都控股集团出资1亿元成立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民间公益,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推动公益和慈善事业。
中国企业家们的眼光转变,正如4月26日在京发布的中国首部《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中所说,企业正在由被动式的“捐赠”向主动式的自觉捐赠发生转变。在企业和企业家的推动下,公益和慈善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观念。一方面,中国企业家的捐赠正在向专业化、组织化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企业的慈善事业也正由道德义务向战略转变。
从冯仑口中得知,6月9日,由一批中国企业家组成的访问团,前往美国考察福特基金会等七个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冯仑就是访问团成员之一。
万通公益基金会救灾纪实
5月12日下午两点半,万通中心写字楼晃了几晃。写字楼里很多人惊慌失措,纷纷乘电梯下楼,
“不要怕,不要坐电梯……”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简称万通地产)冯仑走出办公室提醒大家。当时,冯仑正在召开会议。
随后,据证实,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为8.0级特大地震。
不久,冯仑立即拨通由万通地产出资成立的万通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中电话,商量如何参与救灾事宜,并紧急启动“凝聚力量,点亮希望”救援行动,向灾区捐赠大功率节能应急照明设备。
5月13日,万通地产向公司全体员工群发短信,发动大家为灾区捐款,短短几天,基金会收到了万通地产员工的捐款19.4万元。
5月17日,基金会组织第一批志愿者到灾区一线。由高中带队,第一工作小组带着帐篷、干粮以及达100公斤重的节能灯具,于晚上11点,抵达成都。
有消息称,成都自来水受到污染,不能饮用,导致矿泉水价格上涨,甚至达到3.6元一瓶。高中决定,救助行动就从水做起。
5月18日,基金会工作小组为400多名来自北川、绵阳、汶川等地方的灾民运去矿泉水。
5月19日,工作组坐着当地部队提供的越野车赶赴都江堰聚源中学,给聚源镇乡亲们送去山泉水、节能灯。
5月20日,工作组只留一人在成都,其他人回京与基金会理事讨论下一步救助计划。经初步讨论形成共识,基金会将为“5?12汶川大地震”做一个持续三年的救助计划。
5月24日,由万通实业、万通地产和成都交大万通共同组成的第二批工作小组5人,携带300顶帐篷入川赈灾。
5月25日一早,第二批工作小组将节能灯样品送至重灾区——都江堰青山镇。
基金会工作人员听说聚源中学教学楼全部坍塌,死亡学生200多人,于5月26日下午,工作小组去了聚源中学。在离学校不远处的聚源镇上,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情绪激动地哭诉她死去的两个女儿。情景十分悲惨,临别时冯仑掏出一叠钱送给她和灾民,并坚持拒绝签字留名。
5月27日,通过几天的协调,基金会运输物资全部落实:为都江堰“重庆村”统一安装了节能灯;给玉垒中学送去篷;送给孤儿院的帐篷也运输到位。
6月7日,高中再赴灾区阿坝州的方舟孤儿院,送去“大头娃娃”等礼物,与地震孤儿一起过端午节。
接下来,基金会除了计划在灾区重建孤儿院之外,还将把孩子们从灾区带到北京来,度过一个愉快的夏令营。(李小健/整理)
冯仑的财富管理观:
和尚与庙
我非常尊敬企业管理这门学问。现代管理据说是从彼得·德鲁克开始,是他把管理作为非常重要的学说进行不断研究。目前关于管理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一个现象:企业管理越来越接近于爱情的游戏规则,即到处都是爱情的教材,却到处都是不幸的情史;满街都是企业管理的书籍,可到处都有破产企业。关于企业的书籍出得越多,好像企业的问题也越多;管理的书籍出得越多,现实中管理的问题也越层出不穷。所以说,这是一个互相激发和成长的一个市场,如同人越多、对人的研究就越多,而人的问题似乎就更多。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有意思,永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出新的问题,永远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发现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企业管理中,出一本书并不能保证办一批好企业,垮一批好企业或垮一批坏企业也不能保证出一本好书,这样才使得企业管理和出书这两个市场都繁荣。所以,不幸是幸福的开始,幸福是不幸的市场。
大家乐此不疲地讨论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多出好企业,所以我也在考虑,怎么样才叫做一个好企业。以我的观察,好的企业就像一座庙。在庙里,常常能看到有位不幸的妇女正在跪拜。她家里还剩10块钱,老公要病死了,她拿5块钱去庙里下跪,拿了一把灰、求了一个签、磕了几个头、听了几声木鱼响、看了几眼晃动的蜡烛,然后带着希望回了家。这叫什么?这叫客户。庙里那个小和尚敲着木鱼把烛灯点亮,把收钱的箱子收拾好,晚上把箱子拿走。他呢,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传达了大和尚和佛给客户的希望,具体标志是敲好木鱼、点好蜡烛并把箱子收拾好,别让客户把钱扔错地方。企业家是谁?就是小和尚后面的大和尚,企业就是那座庙。大和尚你永远看不到,他经常去建新的庙,到晚上等着小和尚把钱柜子抱进来数布施。客户拿走的是一包香灰和99%的希望;大和尚卖的是1%的产品,给人的是99%的希望。这中间传达信任的使命是由职业经理人来充当的。之所以还有客户,比如这个妇女第二年儿子快死的时候还会来,是因为她相信你给她的希望是真诚的,相信你给的这包香灰是灵验的,尽管回去以后老公和儿子都死掉了,她还是无怨无悔。这就是客户忠诚度。所以我说,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座好的庙,一个好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好的大和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就是一个好的小和尚。我们给客户的永远是1%的使用价值和99%的希望。管理,不管你千变万化,只要能做到给客户1%的使用价值和99%的希望,就是最好的企业。我觉得,现在企业家最终都是为了办这座庙。我以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不仅能把明确的规则搞清楚,而且也能把潜规则搞清楚,最后办好自己的庙,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和尚。(节选冯仑博客《公司死了,管理还活着》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