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年的机制建设和相互战略定位的磨合和调整,目前俄欧双方正在逐步按照“四个共同空间”的中期议程,在各领域开展多层次的政治对话,并着手实施相关协议。在四个共同空间的建设中,共同经济空间的机制建设较为成熟,目前已经签订的协议有钢产品贸易协议、核材料贸易协议和核合作协议、纺织品贸易协议,已经开展的对话有工业产品对话、气候变化对话、能源对话、企业及产业政策对话、交通对话、信息社会对话、农业对话等,此外,宏观经济政策及金融市场对话、知识产权对话、公共采购对话、投资对话、有关贸易问题的早期预警机制对话、以及环境问题对话等也正在形成和酝酿中。
目前俄欧关系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问题并存,推动双方关系良性发展的动力在未来也可能转化为影响俄欧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普京执政后期,俄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俄欧政治合作困境;二是俄欧间的能源合作矛盾。这两大问题都需要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来面对和处理。
俄欧政治合作困境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改变了叶利钦时代单方面亲美的外交战略,强调欧洲是其外交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希望凭借欧盟平衡美国,提升俄罗斯在欧洲和世界的政治影响力。在叶利钦时期所建立的机制框架和战略规划的推动下,普京时期俄欧双方在欧盟东扩、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建立俄欧共同空间等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全面展开。
然而,在俄欧政治合作议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双方政治合作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突出表现即是新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谈判的持续僵持。1994年6月,俄欧双方签署“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该协议为俄欧双边外交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和制度框架。1997年12月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该协议规定有效期为十年。欧盟原计划与俄罗斯在2006年启动谈判,缔结新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以取代1997年签署的旧协议。但是,新协议谈判在欧盟内部遭到波兰和立陶宛的反对,在普京任内一直未能启动。新协议谈判的受阻只是俄欧政治合作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应该说,普京执政后期,俄欧政治合作进程的迟步不前既有深层的俄欧战略定位和发展道路的对立和分歧因素的影响,也有欧盟和俄罗斯各自内部发展形势、甚至美国因素的制约。如何最大程度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将会成为梅德韦杰夫任内俄欧政治关系发展的关键。
1.战略定位的分歧 普京执政以后,改变了叶利钦时期的亲美路线,将欧盟提升到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全方位参欧洲大陆整合和一体化进程、争取融入大欧洲家庭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战略方向。同时,欧盟认为如今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对欧洲安全的威胁,俄罗斯的繁荣稳定也符合欧盟的利益,此外,欧盟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离不开俄罗斯的参与,希望俄罗斯与其它欧洲国家共同担负起保证欧洲大陆稳定和安全的责任。俄欧双方对俄罗斯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同看法是推动俄欧关系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
然而,在对自身定位、在对未来欧洲大陆以至未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考虑方面,俄欧双方尚存分歧。俄罗斯希望通过与欧盟发展关系,一方面获取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援助和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希望借欧盟平衡美国,增强自己在欧洲大陆和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并且在欧洲事务的处理中取得与欧盟同等的地位;而欧盟则是希望通过发展对俄关系,将俄罗斯整合进欧洲政治和经济社会,从而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俄罗斯应该作为不享有任何特权的普通国家参与。对俄罗斯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俄罗斯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定位是俄欧关系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2.国家发展道路和制度选择的不同 俄罗斯宣布独立之后,放弃了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转而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多元文化、市民社会的全方位的根本改革,社会制度的趋同成为促使后冷战时代俄欧双方关系改善和深化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相同的社会制度下,俄罗斯却逐渐选择了不同的国家发展路径,尤其是普京执政时期,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重新加强、国内政治方面开始奉行“可控的民主”、“主权民主”,所有这些都与欧盟所奉行的国家发展道路有所不同,这对一直强调社会形态同质、核心价值观一致的欧盟来说难以接受。尤其在2007年底的俄罗斯议会选举中,欧盟对俄罗斯的国内民主颇有微辞,批评俄罗斯民主进程倒退,克里姆林宫的权力过于集中。不同国家发展路径的选择成为俄欧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