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法国石油研究所所长奥利维耶·阿贝尔最近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油价受需求上升的推动,而产油国无法也无意短时间内提高产量,投机行为则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供给并减少需求有助平抑油价,有关国家应当坚持实施针对性政策,推动替代能源,以缓解对石油的需求。法国《世界报》4日以《应对第三次石油危机》为题刊登了这篇访谈稿。 6月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郊区的卡雷加多,一名卡车司机走过停驶的卡车。当天,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数万名卡车司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日益上涨的油价。新华社/路透
《世界报》记者问:世界是否正经历第三次石油危机,类似于1973年和1979年? 奥利维耶·阿贝尔答:这次同前两次没有可比性。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因为供给不足,石油价格暴涨源于中东地区爆发冲突。如今的涨价是循序渐进的,它同需求增长有关。
1986年至2003年间,石油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桶20至25美元之间,随后开始逐渐上涨。经过许多年之后,油价才在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上涨了4倍。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上世纪70年代初标志着工业国家"光荣30年"的终结。如今该轮到新兴国家经历自己的"光荣30年"了。不过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坚实的。
问:谁应对此负责? 答:在此情况之下,人们总要找个替罪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认为罪魁祸首是投机商,石油消费国则认为是欧佩克。同时所有人都在责难石油公司。然而,我们不能责怪中国人想提高生活水平,也不能批评新兴国家想让自己的百姓吃得更好。
问:欧佩克不能提高产量吗? 答:它已基本丧失了在短期内增加产量的能力。而且收入急剧增长的产油国也认为没有必要提高产量。一名沙特人最近跟我说:"为什么要投资石油来取悦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倒不如拿钱去建学校、盖医院和修公路。"石油输出国组织仍然对1998年的情景心有余悸,当时油价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各成员国对是否大量投资犹豫不决,只有沙特采取了行动。那些产油国没有抓住70年代油价上涨的机会,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多样化并保证经济发展。这次它们决心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它们再也不想浪费自己的资源,而是要尽可能长久地保有这些资源。
问:为什么获得空前盈利的石油公司也不加大投资呢? 答:从2000年开始,石油公司们遇到了一些国家石油行业恢复国有化所带来的困境。它们有钱,但可投资的地方有限。
问:还有投机。 答:这可是理想的替罪羊。投机的确会加剧价格的波动,但它并不能决定价格趋势和水平。这就好比海浪上的泡沫:海浪越大,泡沫就越大,但海浪并不是泡沫制造的。
问:供求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是否会持续? 答: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不过应该把中短期和长期区分开来。就中短期来看,新兴国家的需求似乎一直强劲,而石油产量似乎已经封顶,只能依靠价格来调节。如今石油的用途越来越集中于交通运输,能够大规模替代石油产品的燃料尚不存在。除此之外,富国的税收,以及穷国和产油国的补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所以需求随价格变化的幅度不大。石油每桶价格上涨一倍,加油站的汽油价格会上涨20%,而全球需求总量只会下降3%。
然而人均收入却对能源需求有着巨大影响。在新兴国家,若人均收入增加10%,汽油消费量会以同等幅度增长。法国
Natixis银行研究部主任帕特里克·阿图斯曾在两年前预言油价将在2015年达到300美元一桶,这在当时似乎根本不可能。
问:那从长期来看呢? 答:我们必须将降低需求和增加供给并重,尽管效果不会马上显现。供给增加要靠技术进步和加大投资,尤其在欧佩克成员国之外。深海钻探还有很大开发潜力,人们已经在墨西哥湾、巴西以及加拿大取得重大发现。油价高涨使得一些目前还没有效益的矿藏得到了开采。寻找石油替代品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另一个应对办法是削减需求。石油消费国应该重新推行节能政策。在数十年之内,道路交通还要依靠液态燃料。但如果供给和需求政策能够保持连续性,两者之间会更趋平衡,油价也会有所下降。
问:流行观点认为石油产量已达峰值,您认同这种看法吗? 答:地壳中的石油总量是有限的,但储备总量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1973年人们认为石油储量只够消费30年。从那时算起,我们已经消耗了当时认定储量的1.5倍。现在我们又认为储量只够用40年。如今我们已能开采1973年之前无法开采的资源。或许今后我们也能开采现在无法开采的资源。现有油田的产油率也已大幅提高:如果能从35%增加到50%,那几乎相当于世界石油储量增加一倍。
问:全球经济增长减缓能否改变局势? 答:全球经济出现持久的大幅衰退肯定会影响油价。但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增长减缓导致消费下降,但目前又被新兴国家及产油国的需求增长所填补。至于通货膨胀,还没有出现上世纪70年代那样的失控局面。最悲惨的还是贫穷国家。
问:各国政府能有所作为吗? 答: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应该持之以恒。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动员所有经济体,并努力利用其它能源资源。为了推动替代能源的出现,必须让价格信号、对未来能源高价的预期以及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保持协调一致。要想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必须全面真实地了解价格,还需要针对经济活动和受高油价影响严重的群体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