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也牵动着青岛市民的心。
5月22日凌晨5时,市委办公厅紧急通知:72名四川伤员及其陪护家属分乘两班飞机到青岛,要求团市委迅速组织志愿者做好服务准备。
8时,团市委书记办公会研究确定了工作方案。
11时,170名志愿者开始培训。
14时,青岛流亭机场,青年志愿者从机舱中抬出了第一名灾区伤员。
23时,最后一名伤员被志愿者护送上救护车。
5月23日10时,近千名志愿者开始接受专业培训;5月24日8时,陪护志愿者正式上岗服务。
不能到灾区去,青岛的志愿者就用自己的爱心全心全意为伤员们护理着。几十名四川籍的大学生来了,他们浓浓的乡音给伤员们带来了温馨。摄影志愿者来了,他们为伤员留下了难忘的瞬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岛城传递着。
在青岛,从青年人自发开展学雷锋活动,到以青年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多领域、开放式、法制化志愿服务工作格局的形成;从有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到雨后春笋般自发成立的各种社会民间志愿者团队,我们的志愿服务从小到大,从活动到事业,从自发到自觉,从主要服务弱势群体向一般性社会领域覆盖。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大,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已经与我们的城市精神融为一体,成为青岛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
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将在青岛举行,这给青岛的志愿服务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整个城市的志愿服务格局正在发生着细致入微而又意义深远的变化。逾40万市民通过注册志愿者而成为志愿市民;2100名赛会志愿者、1000名城市运行志愿者、几万名社会志愿者直接为奥帆赛提供服务;《青岛志愿服务条例》顺利颁布实施;海外志愿者交流营和外籍志愿者团队异彩纷呈;近百个民间志愿团队在共青团的组织下成为城市公益服务联盟;社区志愿服务步入快速、规范发展的轨道……。青岛,正在步入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春天。
团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基层的团干部,我备感自豪与振奋。陆昊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构建深入持续有效推动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探索新的社会动员机制”。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明确的定位。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是人为人的服务,人为社会的奉献,其本质体现为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是在实践中引导青年、增加青年社会认同的知行合一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我们把广大青年引领成为社会的和谐因素。志愿精神必将感召青年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引领青年努力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是团十六大代表、团青岛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