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6月10日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通报

  关于什邡市“5·12”特大地震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镇(街道、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29天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全国各界的鼎力援助下,我市市委、市政府严格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赴什救援部队官兵、武警消防、公安干警和其他各方社会救援力量的支持下,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发扬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全市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充分肯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5·12”特大地震和抗震救灾工作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5·12”特大地震给我市造成的重大灾情

  此次特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高烈度达到11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我市864平方公里辖区面积中,严重受灾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43万人口中,受灾人数达41.2万余人。尤其是山区、沿山区重灾镇,严重受损和垮塌房屋超过了95%,几乎被夷为平地。截至6月8日,我市因灾死亡人数达到5924人,失踪208人,受伤33000余人;震灾造成房屋倒塌48万余间,受损150余万间,全市约17万人无家可归;学校成为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全市共有48所中小学校垮塌,597名师生死亡,2800余人受伤;6个大中型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厂房和职工宿舍整体垮塌,1500余名职工伤亡;全市旅游业遭受毁灭性打击,60多家宾馆,800多处“农家乐”、6个旅游景区全部被毁;重灾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在建项目损毁殆尽,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设备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地震还造成了山区严重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塌陷、泥石流不断。此外,群众安置、疫病防控、恢复重建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也十分急迫。据初步统计,目前震灾已造成我市直接经济损失889亿元,间接损失超过2500亿元。

  二、当前我市的抗震救灾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结合我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实际,当前我市的抗震救灾工作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着力开展。

  (一)全力组织清墟、搜救、排险。我市切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和中央、省、市的部署,开展了逐村逐户的拉网式清墟搜救工作,在全市各个重灾村均派遣了搜救小组,逐村逐户进行排查、清理和搜救,确保不留死角。目前,在援什部队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援下,全市共投入清墟搜救力量17000余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300余台套,已完成清墟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同时,着力探查被困高山峡谷中的幸存人员,成功救出群众90名、被困官兵和记者51名。此外,对地震造成的6处堰塞湖进行了紧急处置、排险。截止6月8日,在成都武警水电三中队的艰苦努力下,已按计划对6处堰塞湖全部实施了爆破作业,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对家园被毁、地质灾害严重、不宜再恢复居住的,实行转移集中安置,把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设立临时安置点,提供基本生活物资,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安全的场所住,病有所医,能如厕。截至6月8日,城区13个集中安置点仍安置受灾群众4676人,8个对口救助接待镇安置1319人;城区民间安置点安置3620人,全市共集中安置人员12931人。同时,搞好分散安置,原则上大部分受灾群众返回原籍就近就地安置。按照“群众出力配合,专项资金补助,兄弟地区援建”的总体原则,有序、稳步地推进灾民临时安置、过渡房建设和永久性住房建设等工作。目前,我市已妥善安置受灾群众34万人,累计发放帐篷35267顶,棉被143987床,衣物98650件,饮用水7781.1吨,食品7156.6吨,基本保证了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大力推进过渡安置房建设。把过渡安置房建设作为当前安置受灾群众的最重要工作。过渡安置时间为1-3年,城镇实行统一建设安装过渡板房,农村实行自建加政府补贴的办法修建过渡安置房。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一是做到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市“四大家”领导、市各工作组全部深入到一线,在履行原有职责分工不变的同时,对口联镇帮村,蹲点指导并负责对口联系点的过渡安置房建设及灾后重建工作;二是搞好试点示范,逐村逐组推进,做到各镇村组至少要有一个示范点,通过提供户型参考设计、培训施工人员、组织建材和人力等方式,引导和推动全市整个面上的过渡房建设;三是因地制宜,方便群众,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需,过渡房建设尽量做到就近就地、就地取材、利旧用废,建设中预留出群众的生产性用房,使过渡房建设节约成本、安全适用、推进迅速,能基本满足受灾群众1-3年的生产生活需要;四是军地联动,科学组织,在带领受灾群众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建设过渡性住房的同时,积极与驻地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及其他各方援助力量紧密联系、整体联动,共同携手建设过渡性住房,使受灾群众能在最短时间内入住;五是加强宣传,全面动员,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受灾群众知晓过渡房建设政策,清楚过渡房建设要求,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热情和力量,积极参与重建家园。同时突出重点,重灾优先,五保、低保等困难群众优先照顾,受灾严重、有亲人亡故的群众优先照顾。通过努力,力争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过渡安置房建设。目前,我市预计需建过渡安置板房2.6万套,在北京、深圳、大连等兄弟地区的大力支援下,已基本落实。截至6月8日,已累计建设安装过渡安置板房6536套,过渡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

  (四)切实抓好疫情防控。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市严格落实了以下防控措施:一是成立疾病防控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各镇(街道)疾病防控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分片包干,做到疾病防控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对灾后生活小区、学校、医院、医疗救助站、灾民点、人口密集的场所进行以灭“四害”为主的环境消杀工作;对垃圾堆放点、厕所等蚊蝇易于孳生的场所进行重点消杀;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三是做好群众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灾后疫病防控。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由市卫生、环保、督查等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各灾区检查、指导疾病防控工作,每天掌握环境卫生消杀、饮用水消毒、食品安全、水源保护及宣传动员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在疫情防控上的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实施到位和检查指导到位。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市已先后派出28批疾病防控人员,深入到全市各镇、村、组现场指导外环境、生活饮用水、生活区、遗体掩埋区等消毒工作。目前,全市疾病专业防控队伍人数已增至800人,同时还组织了4000余名经过培训的当地干部群众及志愿者参与防控、消毒工作。全市现已累计消毒人居面积4247万平方米,消毒动物圈舍面积2.3亿平方米;累计接种甲肝疫苗24556人份、乙脑疫苗9810人份;已对采集的501个水样进行监测,未发现水源受污染情况。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目前全市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五)严格做好款物接收、发放。在赈灾款物的接收和管理中,我们坚持“一个口子接收,多个关口把关;全部用于灾民,全程进行公示”的原则,由市财政部门设立专门帐户接受各方捐款,市民政部门设立接收站点负责接收物资捐赠。制定了赈灾款物的接受、管理和发放办法及细则,在各物资收发点,从接收登记、入库管理、电脑存档、物资调配到最后的发放运输,每一笔物资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登记造册并将物资流向张榜公布、上网公示。市纪检、监察、审计、督查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查监察组,对款物接收、发放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有力确保了救灾物资全部用于灾民,给群众一本“明白帐”。目前,我市共接收各方捐款4331万元,接收捐赠物资1882批次;按政策发放各类赈灾款1.39亿元,救灾物资近3万吨,均做到帐实相符,管理规范。

  (六)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市迅速成立了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组,由市纪委、政法委书记挂率,组织协调市纪委、政法、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城管、物价、工商等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抗震救灾期间的社会治安稳定、市场供应秩序等工作。市上先后制发了《关于维护抗震救灾期间社会治安秩序的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期间群防群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抗震救灾社会治安工作,确保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抗震救灾期间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集中大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等,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提早谋划,提前准备,及时作出动员和部署,确保非常时期的社会秩序稳定,为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共投入综治和维稳力量2700余人,从重从快处置涉灾刑事案件6起,逮捕1人,刑事拘留8人,行政拘留6人,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增强了受灾群众的安全感,全市社会治安整体稳定。

  (七)致力灾后生产恢复。为确保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加快灾后重建,我市在抢险救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灾后的生产恢复工作。

  工业方面:“5·12”震灾中,我市受灾企业达636户(124户规模以上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占企业总数的71.5%,造成经济损失242亿元。地震发生后,我市一方面及时组织工业、安监、国土、税务、工商、金融、建设、技监等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各受灾企业,摸清企业受灾情况,配合企业抢险救灾;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工业企业恢复重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9家企业完全恢复生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139家企业恢复部分生产能力,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在工业企业的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上,我市计划分四个阶段来开展:一是快速恢复阶段。受灾比较轻的企业,抓紧时间,对损坏的厂房、基础设施、设备等进行修复,预计3个月内,32.2%的规模以上企业能够部分或全部恢复生产,全市工业经济将恢复到震前的20%左右的水平。二是逐步恢复阶段。受灾比较严重的42户规模以上企业,用3个月至1年的时间,清理废墟,重建厂房,更新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全市工业经济将恢复到震前50%左右的水平。三是重建阶段。对不可恢复、需要异地重建的42户规模以上企业,用2至3年的时间,按科学规划、产业优化升级和园区化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纳入工业园区进行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工业完全恢复到震前水平。四是发展提高阶段。大力招商引资,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特别是利用好什邡与北京对口支援的优势和契机,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和优势发展项目,规划建设“川京什邡科技产业园”,着力打造什邡现代工业产业基地,使什邡工业经济实力在整体上有一个新的飞跃。到2015年,全市工业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目标。

  农业方面: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农业“双抢”。截止目前,全市小麦、油菜抢收完毕,抢收晒烟34000亩,栽插水稻26.14万亩,抢救木耳0.63亿袋,“双抢”工作基本顺利结束。为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我们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紧急抢修农业基础设施,现已抢修灌溉渠道102处,恢复重建80处,抢修、加固裂口垮塌池塘1500多亩,基本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二是大力开展动物防疫,对灾区养殖场和畜禽圈舍实行全面消毒,对死亡牲畜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对全市124个村的灾后动物疫病环境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全市无动物传染性疫情发生。同时组织养殖户尽快修复圈舍,抓种畜补栏,加大短期畜禽补栏,满足全市畜产品需求。三是切实做好粮食收储工作,通过增设网点,增派车辆,主动上门收购湿粮,目前全市共收购小麦10994吨,油菜籽1680吨,收湿粮3210吨,代农户储粮183吨,最大限度地做到了颗粒归仓,减少农民损失。四是恢复营业网点,保证农资市场供应。目前我市坝区农资营业网点基本恢复,重灾区除红白镇外均设置了临时农资营业网点,有效保证了农资市场供应和农资价格基本稳定。

  商贸流通方面:地震灾害中,我市各商业网点受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山区重灾镇,所有商业网点几乎全部被毁。地震发生后,我市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商贸企业深入灾区察看和了解商业网点损毁情况;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鼓励、支持各商业网点加快恢复进程;千方百计组织调运各类生活日用品,切实保障灾区急需商品货源,确保市场供应。截至目前,我市坝区各场镇商业网点恢复率已达到了95%以上,方亭城区除少数严重受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商场、超市未恢复营业外,已有95%的商业网点恢复了正常营业。在山区重灾镇,自5月23日红白镇开设第一家“帐篷超市”至今,我市洛水、红白等5个山区重灾镇已开设“帐篷超市”20个,配备“流动售货车”6台,基本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日用生活品需求。目前,我市各商业网点货源充足、种类齐全、商品安全、购销两旺。

  基础设施方面:此次地震造成了我市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受损公路1120余公里,铁路50公里,桥涵47座;水利设施6255处,防洪渠系1276公里,给排水管网693公里;电站30座,变电站16座,输配电线路530余公里;移动机站18座,联通机站7座。为修复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正常的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秩序,我市一直把抢通和恢复以上公共基础设施作为推进各项救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与各赴什救援力量的通力配合、艰苦奋战,目前,全市已抢通公路1080公里,除个别偏远山区正在加紧抢修外,全市各镇、村、组道基本恢复畅通;受损铁路在铁路工程人员的抢修下,现已抢通高景关至红白场镇20余公里,预计本月15日将抢通至红白镇木瓜坪。木瓜坪至岳家山段由于严重的地质变化,已不计划再进行修复。通讯、自来水、电力等基本得到恢复或临时性恢复。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如桥梁、堤坝、隧道、水库等的修复,由于工程量大,需专业规划设计,目前正积极着手开展。

  (八)积极开展灾后重建。我市灾后重建任务极其繁杂、艰巨。我们在举全市之力开展自建的同时,得到了赴什救援部队、对口援建单位等各方力量的倾力帮助和鼎力支持,大大增强了我市夺取抗震救灾胜利、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力量。目前,我市已成立了灾后重建规划、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灾后重建工作正抓紧推进。在规划中,我们一是高度重视,把这次地震灾难作为什邡发展的机遇和新的起点,坚持对中央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受灾群众负责的原则,做好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二是明确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切实搞好专项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规划期分为近三年和后五年,近三年以恢复重建为主,后五年以发展提高为主。三是明确了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对一个总体规划和九个专项规划明确了编制的责任单位和规划编制的完成时间。据初步估算,我市灾后重建涉及八个大的方面,共需投入建设资金811.87亿元。当前,我市计划先期启动关系群众生活设施和关键性基础设施的项目6大类229个项目,总投资196.54亿元;签约援建、捐建灾后重建项目10个,达成意向性重建项目38个;重大项目恢复推进。德阳利森水泥二、三期工程达成协议,总投资12亿元;广青公路建设全面复工;雪茄烟生产基地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我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责任重、时间紧、难度大,我们要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家园重建上来,以不辜负国家以及各部委、省、厅、局等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我市灾后重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重建美好家园。

  三、关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当前,我市抗震救灾工作依然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一是抓紧救治伤病人员。要保证医疗急救物资供应,做好部分伤员转移治疗工作,确保救出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尽力减少伤员死亡和致残。二是全力安置受灾群众。加强物资筹集和调运,完善救灾物资、资金发放体系,严格救灾物资资金的监管。要切实搞好对口支援工作的衔接,尽快完成过渡安置板房建设,充分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搭建过渡住房,确保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和基本生活。妥善做好遇难者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安排好孤儿、孤老、孤残人员生活,深入做好受灾群众,特别是遇难学生家庭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三是切实加强灾后防疫工作。增派卫生防疫人员,及时调运防疫药品,巩固推进卫生防疫力量覆盖到所有镇、村、组,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好防疫应急准备,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四是严防次生灾害。坚持主动处理、及时处理、安全处理,实行排险与避险相结合,确保居住安全、施工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做好余震防范工作。五是组织恢复生产和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抓紧抢修基础设施,尽快全面恢复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帮助恢复学生上课。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地配合对口支援单位开展工作。六是切实维护好灾后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社会治安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灾区物价。强化宣传引导,有针对性对做好受灾群众思想工作,安定人员,理顺情绪,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维护好全市社会秩序,确保整体稳定。七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与部队及各方救援力量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尽快恢复灾区党的基层组织,配齐基层干部。深入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团结一心搞好抗震救灾工作。

  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继续发扬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坚决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

  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8年6月10日

  信息发布: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