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6月11日专电(记者桂娟)为迎接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河南首次对社会公众开放考古工地,11名在校大学生代表在接受了考古学基本知识培训后,走进了两处考古工地,开展“揭开考古发掘神秘面纱--走进考古发掘现场”活动。
11日上午,荥阳市关帝庙遗址迎来了11名大学生。这一遗址是河南省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5个考古发掘项目之一,同年也荣获国家田野考古质量奖。
大学生们在现场听取了考古专家李素婷的讲解和指导后,拿起了手铲,亲自动手体验考古发掘工作。
正在发掘的新郑市胡庄墓地,是以两座带封土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为主的大片墓地,也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在考古队领队马俊才的讲解下,大学生们仔细观看,有的还不时记着笔记。
郑州大学历史系三年级学生刘齐说,第一次走进考古工地,感受很深,跟以前的想像大不相同。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考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正如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所倡导的:“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由于考古发掘工作的特殊性,对公众开放考古工地,目前只是个尝试,首选优秀大学生参加,今后将有更多的群体获得参观考古工地的机会。
与此同时,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河南文物系统将通过文物景点和博物馆的免费或优惠开放、举办展示古代中原文明及考古成果的展览、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和享受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