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创下逾三年来月度新高。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此次PPI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尤其是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是重要动力,未来PPI同比增率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低,且PPI向CPI传导的风险加大。
而且,5月份PPI可能反超CPI,预期未来3到4个月这一形势将会持续。
据了解,进入6月的第一周,秦皇岛港6000大卡/千克大同优混煤平仓价已达到800元/吨的新高,单周涨幅达6.8%,创下近4年来周涨幅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60.8%。与此同时,油价、煤炭、钢铁等采掘业、原材料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多数宏观专家分析认为,目前PPI的上涨具有输入性和外生性,考虑到大宗商品走势、国内采取政府补贴与临时价格控制等措施的潜在后续影响和大宗国内外价差的约束,PPI同比增率大幅回落可能性低,可能继续推升并向下游传导,由此加大通胀压力。
中金公司更具体地分析认为,PPI继续上升可能推升CPI中的非食品价格的涨幅至2%。虎杰投资的首席分析师张寅也认为,随着灾后重建的到来,PPI还会继续高位运行。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及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而中国对这些工业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只能被动接受其价格上涨,使得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徐连仲日前表示,当前刺激和抑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并存,但以刺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为主,预计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上仍将保持惯性上涨态势,并仍给通胀带来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监管层一直密切关注,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措施并落实到宏观调控中。面对通胀压力,央行下一步最有可能采取发行央票等对冲操作加以抑制。他指出,5月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将在3-6个月后显现,不会对本月CPI产生过大影响。
另据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这两个涨幅环比均比上月高出0.1%。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2%。其中,采掘工业上涨25.9%,原料工业上涨10.9%,加工工业上涨6.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0%,衣着类上涨2.4%,一般日用品类上涨3.9%,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5%。
分品种看: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0.9%。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1.0%、11.8%和11.4%;化工产品价格类中,聚苯乙烯价格同比上涨2.1%,顺丁橡胶上涨27.7%,涤纶长丝下降4.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1%。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24.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7%。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7.2%,普通中型钢材上涨43.5%,普通小型钢材上涨29.8%,线材上涨43.8%,中厚钢板上涨28.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铜上涨0.6%,铅上涨11.3%,铝下降2.4%,锌下降25.6%。
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0%、22.1%、3.4%和6.2%。
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较1-4月增加0.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较1-4月增加0.3%)。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