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海6月12日电(记者董峻 梁思奇)农业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2日组织在北部湾投放了3128万尾海洋生物幼苗,意图通过这种增殖放流,改善北部湾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当天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有红鳍笛鲷、卵形鲳鯵、斑节对虾、长毛对虾,他们都是南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或捕捞对象。放流品种中还有2000只东方鲎,这是一种起源于古生代泥盆纪的珍贵节肢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其特有的蓝色血液可制成检验内毒素的试剂。近年来北部湾曾广泛分布的野生东方鲎数量明显减少。
为保护北部湾生态资源,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广西从1988年开始在北部湾开展海洋增殖放流,到今年5月,累计投放鱼、虾、贝类苗种4亿多尾(粒)。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和越南驻南宁领事馆商务领事苏玉山参加了放流活动。
作为修复生物资源一种有效手段,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中国有组织地开展增殖放流。2007年全国共投入资金2.64亿元,放流苗种数量94.6亿尾(粒),增殖对象包括大黄鱼、中国对虾、海参、鲍鱼等88个品种,放流水域涵盖江河、湖泊、水库、近海海域,全国各省份基本都进行了放流工作。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