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2日电 经过6个月的激烈角逐,美国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奥巴马6月3日晚最终力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不仅将成为有史以来首位非洲裔美国主要党派总统候选人,而且自此踏上了争夺总统宝座的新征程。
但最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载文指出,从多方面因素看,奥巴马通向白宫之路其实并不平坦。文章摘录如下:
作为一名政坛新人,奥巴马能够后来居上,击败强大的对手,是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一个戏剧性结果。其中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希拉里的严重失误,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奥巴马提出的“变革”口号深得人心。
民主党预选开始前,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一直是党内呼声最高的竞选人,拥有名望、资金、资历和经验等优势,民意支持率领先位居第二的奥巴马近30个百分点。而由于过分自信,希拉里的竞选战略选择速战速决,未作长期角逐的两手准备。她把战略重点放在人口大州,抓大放小;而涉足政坛未深的奥巴马则一个州一个州地经营,稳扎稳打。
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预选中,希拉里未能锁定胜局,只与奥巴马打了个平手。由于事先没有在此后进行预选的州仔细经营,无奈地看着奥巴马随后连获11场连胜的战绩,取得了在提名战中难以动摇的领先优势。尽管希拉里在竞选后期势头不错,连连在一些人口大州获得胜利,但为时已晚。
同时,希拉里看来没有处理好美国最为复杂的种族问题,对身为黑人的奥巴马进行了带有种族意味的攻击,从而几乎丧失了黑人选民的支持。在所有黑人比例较多的州,她都无法取胜。此外,希拉里不愿就她2002年投票支持发动伊拉克战争向公众坦诚道歉,也使她失去了不少强烈反战的民主党基层组织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受伊拉克战争和次贷危机影响,当前美国政治氛围和选民心态与前两次大选已经完全不同。民调显示,2/3的民主党选民渴望国家有新气象。美国广播公司政治评论员多德说,选民目前需要的是一名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弥合分歧和革新政治的领袖,奥巴马的竞选口号因此深入人心。而希拉里仅把自己定位为有经验和有能力的领导人,似乎不符合多数民主党选民的期望。
对获得党内提名的奥巴马而言,更多的人期待他整合全党力量,特别是要尽快与希拉里捐弃前嫌。奥巴马如果不能处理好与希拉里的关系,双方对立到底,必将贻患无穷。换言之,希拉里虽然不能战胜奥巴马,但却拥有使其在大选中败北的潜力。
在最近3个月的13场预选中,奥巴马胜了6场,总得票率比希拉里少约40万张,主要还是凭借在“超级星期二”预选后11场连胜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最终胜出。美国舆论形容他是“跌跌撞撞的胜利者”。在外界看来,这种明显的“后劲不足”,使他难以树立起“众望所归”的强势候选人形象。
首先,希拉里和奥巴马在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和经济阶层选民中各有比较稳定的支持群体。从历次预选结果看,黑人、白领、男性和年轻选民大多倾向奥巴马,而拉美裔、蓝领、女性和中老年选民当中支持希拉里的居多。这种格局至今基本没有改变。在最近几次预选中,为数不少的希拉里支持者甚至扬言,如果希拉里最终在党内角逐中败给奥巴马,他们在大选中将改投共和党候选人的票。而希拉里的支持者如果“集体造反”,将对奥巴马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
其次,“超级代表”们尽管为了顺应所在选区的民意而选择奥巴马,但他们也不愿得罪希拉里。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曾是民主党公认的灵魂人物,在党内根基很深。许多“超级代表”视其为政治教父,不少人曾受惠于他。在某种负罪感之下,如果奥巴马不能处理好与希拉里的关系,超级代表们也难以真心实意地在大选中替奥巴马出力。
当然,如果两人能够尽快和解,甚至结成竞选搭档,则被视为民主党之福。在民主党今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形势下,如果能够迅速整合全党力量,共和党便已输了一半。但尽管奥巴马日前一再向希拉里示好,但她未作实质性回应,甚至在奥巴马稳获提名的情况下也不肯认输。两人要握手言和,看来并非易事。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5月份联合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82%的美国人认为国家误入了歧途,为过去15年来此项调查中的最高比例。共和党人总统布什的支持率仅为31%。53%的被调查者认为民主党更有能力处理未来几年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支持共和党的只有32%。这是民主党自1993年以来在同一调查中取得的对共和党最大的领先优势。其他民调显示,在经济、伊拉克和医疗保健等全民关注的主要议题上,民主党领先共和党11至25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总统选举不仅是两党的争夺,也是两党候选人个人之间的竞争。民主党在民意中占上风,但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支持率却不相上下。在独立派选民当中,麦凯恩的支持率甚至超过奥巴马。这表明大多数选民尽管赞同民主党和奥巴马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立场,却似乎更相信麦凯恩具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加之奥巴马的不少主张缺乏具体内容,容易给对手找到“政治上不成熟”的借口。
这种强弱难分的态势预示着,对于两党候选人而言,奔向白宫之路还有更多的艰巨挑战和激烈交锋。 (杨晴川)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