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27日,陕西民营企业家向炳伟带领“伟志抗震救灾小分队”,穿梭在四川地震重灾区
运往灾区的29万个馒头
5月15日-27日,向炳伟这位陕西的民营企业家,带领公司的10名员工,穿行于余震不断的四川重灾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志愿者关于公民和社会责任的理想。
废墟上的人需要我们
5月14日早晨7时,向炳伟本来应该坐在去香港的飞机上,赶赴公司事先安排的一趟商务行程。可前一天晚上的电视画面,一直在刺痛着他的心:四川绵竹的一个小镇,伤亡惨重,废墟下的人还在呼救……“我辗转难眠,凌晨时下定决心,放下手边一切的事,带人去四川救灾。”6月5日,向炳伟平静地说起自己去救灾的初衷。
5月15日下午,身为陕西伟志集团公司总裁的向炳伟,带领10名员工组成的“伟志抗震救灾小分队”,携带着救灾物资,从西安出发,赶往地震重灾区——四川青川县。
5月16日傍晚6时,“救灾小分队”赶到青川县关庄镇。车刚到镇上,眼前的一幕就让向炳伟的心缩紧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受灾群众,刚从深山中走了几十里的山路逃出来,地震过去已经4天了,他们没有食物、没有水……见此情景,向炳伟和队员们赶忙把车上自备的食品先拿出来。
“当我们把馒头发到他们手中时,一个已经几天没吃东西的孩子感激地望着我,我永远都忘不了他的眼神。”43岁的队员李涛说。
当知道还有许多受灾群众正在从山里往外走没吃没喝时,向炳伟派出部分队员往山里走,见到人就发馒头,“至少一人一个”。
馒头太受欢迎了!沿途驻地的战士,因为每天只能吃压缩饼干等充饥,看到馒头高兴极了。向炳伟记得,有两位陕西籍的战士,抓起馒头就吃,边吃边流泪。那一刻,他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在广元全城“搜寻”馒头
“赶快再采购馒头!”命令通过随身携带的海事卫星传出去,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在广元、汉中等地,因为受余震影响,许多馒头店都关门了。5月17日,“救灾小分队”的4个人在广元全城“搜寻”馒头,最终找到了3个馒头店。店主听说他们是来救灾的,马上停止其他生意,每个店加班加点赶做了2000个馒头。
当时,青川的一个偏远小镇沙洲有几千人急缺食品,所以当天这6000个馒头要送往沙洲。而从广元到沙洲的路非常难走,一路上有4处塌陷,3处泥石流塌方,还有巨石拦路。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颠簸,馒头终于送到镇上,可通往镇上救灾指挥部的桥已经成了危桥,车没办法通过,只能让指挥部的人来抬。
赶来抬馒头的干部闻见香味,一个劲咽口水,有一个干部问:“我能不能先吃一个?”说着,抓起来就吃,边吃,眼泪就下来了。
就这样,在长达12天的一线救灾中,向炳伟带领着“救灾小分队”,冒着泥石流、塌方、余震的威胁,接连7次进入青川县最偏远的乡镇,为受灾群众和战士们送去了29万个馒头、花卷等。他们一起送去的还有大量的帐篷、防雨布、纯净水等灾区急需物资。
做义工给伤痛的心灵送去抚慰
在紧张的救灾工作中,向炳伟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穿梭于乡镇、医院、救助站,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
在医院里,向炳伟看到许多伤员和陪护的人,都是大地震当天逃出来的,身上只有一套衣服,沾满血污和泥土,就指派队员们买了男女换洗的衣物,甚至包括内衣裤,还有其他洗漱用品,给每个人送去一套;医院人满为患,又都在避震,陪护的人都蹲在伤员身边,连个小板凳都没有,队员们买来上百个小板凳,送到医院里。
呼吁更多的民间机构参与救灾
“广元接待了许多志愿者,向炳伟和他的团队是在灾区时间最长、人最多的团队之一。”广元团市委常委王英荣说。“他们是真正做实事,青川那么危险,他们一次次把个人安危、生死都置之度外,为灾区的人们送去关怀,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陕西人民的爱心。在来自外省的援助队伍中,他们是做得最好的。”王英荣所作的评价,其实也在许多受助者的心中。
6月8日,参与救灾回来的向炳伟正在给有关方面写建议信:“在灾区,我看到有组织的民间机构深入一线参与救灾的还是太少,建议倡导并组织企业等民间机构参与救助,使救助立体化、范围更全面。原则要求吃、住、行自理,只帮忙,不添乱。”
建议是为了尽一份公民和人大代表的职责。向炳伟说:“因为陕西也有不少地方受灾了,我和同事在四川救灾的经验,或许能对咱们省的救灾有一点点帮助。”本报记者
江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