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2000年不断深入推进以来,虽已取得不少成绩,但改革进程中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减负不显著,因多种原因导致改革步伐迟缓和滞后等问题逐步显现。这已成为影响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强势推进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 省教育厅要求,要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市场取向、求真务实、优化配置资源原则,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维护、发展好师生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管办分离,使后勤服务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学校有关部门真正成为对后勤服务机构实行监管的法人代表。依法确立两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充分体现产业化经营,公益性监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策,公开透明,统筹兼顾,力戒急于求成和简单化,确保稳定。要通过整合重组现有高校后勤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加后勤服务资源,并努力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省教育厅要求,从现在起用两年时间,使全省绝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在昆高校建立起 “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到明年底,高校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再通过一年的努力,在高等学校后勤系统规范分离的基础上,在相应的区域范围内,组建跨高校的后勤服务集团,以专业化、节约化、企业化的形式承担本区域范围内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 罗霞 李沙青(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