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美国大选两党对决开锣 奥巴马代表变革新生力量

  美国大选两党对决开锣

  张国庆

  丘吉尔说过,“这不是最终的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这恰恰只是开始的结束。”用这句话诠释奥巴马与希拉里落下帷幕的马拉松初选再恰当不过了。

  应该说,奥巴马与希拉里的“持久战”,堪称今年上半年最具眼球效应的政治“大片”。

在回顾奥巴马这匹“黑马”的成长历程时,我们发现,他的胜利并非偶然。

  求变的美国

  应该说,奥巴马的受人关注,受到媒体追捧,不仅在于他的非洲裔背景,更在于他代表了一种试图变革的新生力量。就像奥巴马自己所说的那样,“华盛顿的领袖们似乎不能以实际的、合乎情理的方式携手工作。政治变成如此痛苦的党派纷争、如此受金钱和势力的影响,以至于我们无法解决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是我们首先要改变的事情。”很显然,奥巴马把改变华盛顿的政治面貌,作为了竞选的主要“卖点”,而他的希望也正在于美国人的求变心态。

  过去7年美国特殊的政治氛围,是奥巴马脱颖而出的最佳“出场布景”。就像76年前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人们对经济状况极度失望的情境下出场一样,奥巴马面临的是人们对现实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双重不满。

  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民主党人迎来了久违的“上风上水”的竞选环境,用美国媒体的话说,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战胜共和党,民主党人真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了。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奥巴马与希拉里的对决就俨然成了“提前上演的决赛”。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无论谁胜出,都极有可能入主白宫,从而创造一个历史。这也使得较量异常激烈,而落后的一方也不会轻言放弃。

  民主党人寻求政权的改变,民众期待政治和经济状况的改变,而媒体则憧憬着历史性的突破,这几种力量交汇在一起,使得这场民主党内的初选显得异常轰轰烈烈,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也调动起人们对变化的渴求情绪。

  布什的镜子功能

  布什也在奥巴马的胜利上起到了重要的陪衬作用。如美国媒体所说的那样,在厌倦了布什政府的生硬政治及四处惹火的外交政策之际,奥巴马的到来给人一种应运而生的感觉。换句话说,在与布什“共舞”7年后,美国人急切地希望能换一种风格,换一张面孔,换一套思路,也换来新的变化。

  在反思中期选举失利时,共和党内部不得不承认,过去几年来接踵而至的发生在共和党内部的丑闻,共和党政府推开的一扇扇“门”,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坦诚和果断,都带给选民以好感和信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与希拉里的“眼球之战”期间,也是油价破百乃至冲过了135美元/每桶之际,更是粮价不改上扬趋势的阶段,而美国与伊朗关系仍处僵局中,俄罗斯政权交接后美俄关系仍难说向好。这几件事情,加上动荡不安的伊拉克局势,都可谓小布什任内令人头疼的事情。

  而基于爱屋及乌的效应,共和党总统布什的执政乏力也便成为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巨大负担,只要美国经济、油价和粮价、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核问题等得不到改观,麦凯恩就很难在选民中广泛建立对他以及共和党人的信心,而奥巴马创造历史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政策开放性

  奥巴马的政策开放性也令人期待。在最近的表态中,奥巴马提出了与当年肯尼迪一样的主张,希望能够招揽跨党派人才入阁,而在竞选搭档的选择上,奥巴马也有可能做出开明的选择。

  在这方面,奥巴马与麦凯恩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提倡对话解决,而麦凯恩则拒绝与伊朗现政府进行对话。一些评论家担心麦凯恩对德黑兰的外交政策过于强硬及高压,这种毫不妥协和让步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对方的进一步敌意。

  麦凯恩对俄罗斯领导人普京也表现出厌烦,他一直想把俄罗斯从G8赶出去——这一点不但与欧洲诸国意见相反,甚至他的共和党同事们也不赞成。“我曾尝试和他一起谈论俄罗斯的问题,但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共和党前外交事务官员说。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很多美国人乃至一些俄罗斯人都对奥巴马有所期待,希望他能与同样年轻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联袂改善处于困境的美俄关系。

  形象设计

  奥巴马的形象设计很有策略,就是要把自己与同乡的林肯总统联系起来。在一些人提到他从政经验尚浅时,奥巴马会提醒人们林肯也只做了一届国会众议员,而作为黑人政治家的他,更是特别感念林肯解放黑奴的壮举。同样相似的是,林肯做总统时遇到的是南北战争的巨大考验,而奥巴马一旦入主白宫则将收到来自布什政府的解决伊拉克战争遗留问题的“见面礼”。

  像出身贫苦的林肯一样,奥巴马的草根背景,以及他从街头少年到社会精英的转变历程,都使得他更容易为选民所接受。而从政治心理学来说,候选人越是具有与普通选民经历和观点上的相似性,就越发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也便由此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而事实证明,奥巴马发展草根力量的能力也十分之强,在筹款方面更是有着独到之处。

  年龄不是问题

  在联系林肯之余,奥巴马还会提醒人们注意他与肯尼迪的相似性。多少有些巧合的是,奥巴马恰好生于肯尼迪就任总统的1961年,两人都曾是哈佛大学毕业,都是参议员出身,都因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精彩发言而一夜走红,也都写过很畅销的书。更重要的是,奥巴马与肯尼迪都是少壮派,都肩负着改变历史宿命的重任——奥巴马将力争成为第一个黑人总统,而肯尼迪已经成为了第一个天主教总统。

  在选举策略上,在年龄问题上,希拉里阵营有所偏差。应该说,在产生肯尼迪与里根这样的老少总统之后,美国社会显然已经不在乎年龄问题了,但希拉里却始终抓住奥巴马的年龄和经验大做文章,就显得低效率了。相反,在求变的社会心态下,奥巴马的年龄反倒成了亮点。

  年轻加诚恳,则给了奥巴马更多的加分。在谈到自己从政经验略显单薄的问题时,奥巴马非常坦率地承认了这点,而并不过多加以解释。而事实上,奥巴马一贯的反伊战立场,他所具有的清新的政治形象,却已在不知不觉弥补了资历上的欠缺,并负载了许多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们的梦想。

  麦凯恩的机会

  奥巴马的咄咄逼人固然给麦凯恩带来了巨大压力,但麦凯恩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尽管经验多有时也可能会使人显得固执一些,不过,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形势的美国,丰富的政治经验也颇能给人定心丸。

  同样的,麦凯恩的坦率与责任感,也颇令一些选民看重。就美国的国民性而言,直率、热情、敢想敢干,是被看重的,而麦凯恩在这方面匹配了大多数,因而很容易在个性因素上吸引另外一些选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奥巴马与麦凯恩将会进行真刀真枪的较量,尤其是在政策主张方面。事实上,在奥巴马胜局已定的情况下,麦凯恩阵营已开始有针对性地攻击奥巴马了。这也苦了奥巴马,艰苦的上半场刚刚结束,更加胶着的下半场已经开始了……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

  预选结束后的关键日期

  美国民主党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获得的代表名额6月3日超过提前确保他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2118名,为民主党内“双雄争霸”局面画上句号。以下是总统选举预选结束后的关键日期:

  8月25日至28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将正式提名奥巴马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9月1日至4日,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将正式提名约翰·麦凯恩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9月26日,两党总统候选人在密西西比州的牛津举行首场电视辩论。

  10月2日,两党副总统候选人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首场电视辩论。

  10月7日,两党总统候选人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举行第二场电视辩论。

  10月15日,两党总统候选人在纽约州亨普斯特德举行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电视辩论。

  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

  12月15日,正式选举结果公布。

  2009年1月20日,美国第44任总统宣誓就职。

(责任编辑:孟翔)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布什 | 希拉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