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6月14日专电
(记者冯诚、田建军)湖北省文物普查人员不久前在襄樊市南漳县,发现了一条民间文化遗产廊道--在不到4000平方公里的深山狭谷间,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古民居、古山寨、古墓葬等,其数量之多、文物点之集中,令人惊叹!
在南漳县板桥镇冯家湾,记者看到,两幢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建筑讲究,由清一色的青石铺地,青砖砌墙,再辅以木质结构的门、窗、阁楼等,前低后高,错落有致。
在门、窗、檐、墙等部位,醒目地雕饰有花、鸟、鱼、虫、瑞兽及渔、樵、耕、读画像,栩栩如生,造型优美,堪称乡土建筑的精品。
位于东巩镇海拔600多米的卧牛山顶峰的卧牛山寨,周长约2500米,内设2个演武场、375间石屋以及众多炮台、瞭望台等,规模宏大,冷兵器设施完备,被专家称为“华夏第一大山寨”。
襄樊市文物普查首席专家叶植介绍,这条民间文化遗产廊道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在南漳县,文物普查人员共收录古民居76处、古山寨385处、古墓葬141处,其中26处已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发现文物点是此前的近7倍,取得丰硕成果。
叶植说,这些古民居、古山寨等,大多为明清时期乡土建筑,对研究和传承传统建筑艺术和民间文化有着较高价值。更值得珍贵的是,这些古民居、古山寨数量众多,分布集中,保存相对完好,为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文化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文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
据介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07年4月开始,2011年12月结束。与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相比,此次文物普查的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突出历史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强调实现文化遗产的社会共享。其中,乡土建筑、文化线路等是此次文物普查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