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16 03:21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孝义市的帮扶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而且必将改变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是你们无私的资助让我圆了大学梦,让我更有勇气面对挫折和挑战……”
“如果没有你们的援助,我就不可能进入大学殿堂,更不可能拿到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奖学金……”
“我现在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在优美的郑州大学安心学习,是与你们的热心相助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的感谢信,石楼县委、县政府从去年9月至今一共收到86封,并全部阅存入档。
这是为什么呢?
贫富结成对 惠及众学子 在吕梁,富,富不过孝义;穷,穷不过石楼。孝义是全国百强县,去年财政收入突破28亿元,而石楼才刚过3000万元,是全省最贫困的县份之一。2006年11月14日,响应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提议,孝义与石楼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从2007年起,孝义市每年出资660万元,帮助石楼县发展经济。
协议一下子拉近双方的距离。去年高考结束后,石楼籍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引起了孝义市委书记李良森和市长张旭光的高度关注,他们从媒体上看到石楼籍贫困生的情况后深感震惊,他们当即拍板,在支持石楼项目建设660万元的基础上,再出资30万元,对石楼县10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他们说,我们富了,首先要为本市百姓办好事,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帮扶贫困县加快发展。出资3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对于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可以改变石楼贫困孩子一生的命运。这样的好事,我们应该做。
注资基金会 助圆大学梦 孝义市义举在石楼引起强烈反响,受助的贫困学子更是感激万分,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同时希望孝义市继续资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为此,孝义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再出资30万元,捐给石楼县贫困学生基金会,设立专项账户,为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石楼虽然穷,但素来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教育水平特别是高考达线率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针对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实际情况,石楼专门成立了救助贫困学生“圆梦”行动领导组,建立了贫困学生基金会,设立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作为救助基金扶持贫困学生,同时坚持广泛发动,寻求社会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前不久,孝义市又向石楼县贫困学生基金会一次注资30万元,这是基金会成立5年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对此,石楼县委书记李少杰十分感激地告诉记者:“现在国家的救助体系虽然很好,但仅能解决一小部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特别是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一部分考生,虽然成绩很好,却拿不出学费。我们因此采取了许多措施,个别贫困生也获得过社会人士的支助,但像孝义市这样大款项全覆盖的资助,以往连想都不敢想。这对我们而言,是如释重负,是惊喜;对贫困大学生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
有情寸草心 知恩报春晖 去年高考后,得到孝义市慷慨资助的石楼县102名贫困大学生,顺利进入全国90多所高校安心就读。当时,他们就有人送锦旗、送红枣等土特产到县政府,要求转交给孝义市,有的写公开感谢信,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入学后,他们当中又有86人写回信件,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表示感谢和决心。我们展读一封封来信,登门采访他们的家庭,发现每一封信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而又十分感人的故事。
王彩虹家住裴沟村,全家7口人,奶奶年过七旬,常年有病在身,父亲患重病,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靠瘦弱的母亲一人承担。姐姐2005年考上山西大学后,使一贫如洗的家境进一步雪上加霜。2006年她考上中北大学,但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了复读。去年她又考上郑州大学,有了孝义市的资助,王彩虹终于圆了大学梦。在大学里,王彩虹加入了学生会和校园“爱心站”,她说:“努力学习,多干工作是对政府关爱的最好回报。”
呼娇琴家住呼延山村,全家挤在一间黑暗的土窑洞里,屋里除了几个箱子外,再没有一件像样家具。但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师范生、3个大学生。我们算了一笔账,她家每年的收入总共只有三四千元,而一个孩子的上学开支每年都在七八千元以上,家庭的窘迫可想而知。呼娇琴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去年收到大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父母为拿不出学费愁得吃不下、睡不着。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是远在百公里外的孝义市,解了这个家的大难题。呼娇琴入学后,学习非常努力,表示将来一定要考研,学业有成,报效祖国和社会……
本报记者 徐补生 本报通讯员 李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