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日一样,6月15日,已退休的乌晓明到沈阳市中心血站进行义工服务。
乌晓明是沈阳市无偿献血志愿者义工组织中的一员,而在沈阳,像她这样的志愿者有千余人,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义务为献血市民服务。在血库缺血的时候,随传随到,成为沈阳的“活血库”。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不参与,不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看到鲜红的血液从自己的血管里流出,想着这些血液能够救人,我就感到很知足。”乌晓明说。沈阳市中心血站义工管理负责人夏凤珍介绍说,几年来,乌大姐放弃了退休后的富裕、悠闲的生活,来到血站成为全天候的义工,还曾获得过国家无偿献血奖和中国红十字会的生命奖牌。
地震后的青年志愿者
20岁的张学峰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听到四川发生大地震,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从此,他成为沈阳最年轻的献血志愿者。“服务一天下来真的挺累,给献血者倒水、拿吃的,做咨询,不停地走,可是心情却很愉悦。”
“国宝级”志愿者
RH阴性血是稀有的,只占我国人口的千分之三,而RH阴性AB型血,平均1万个人中只有3人,侯丽萍便是其中之一。按照《献血法》的有关规定,献血的年龄为18—55周岁。今年8月,侯丽萍将迎来她最后一次献血。“我不记得自己献过多少血,也不知道这种万分之三的稀有血型救过多少人的命,但只要献血就快乐。”侯丽萍说。
目前,沈阳有百余名RH阴性血的市民加入了“活血库”,成为志愿者。每当稀有的RH阴性血告急,夏凤珍总能召集到那些富有爱心的市民。
本报记者尚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