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救护人员帮助震区居民撤离。 路透社 |
地震使岩手县多处路面破损变形。路透社 |
日本强震,速报系统显威力
日本政府推行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震的伤亡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东京 “幸亏有了这几秒,我才可以抱着孩子躲起来。”大崎市居住的家庭主妇佐佐木瞳说,余震到来前的两三秒,她看到了电视上的警报,马上抱起了一岁的孩子。
日本东北地区6月14日早晨发生里氏7.2级地震。截至6月15日上午10点,累计发生余震264次,最大余震5.7级。
虽然这次地震震级为7.2级,但是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这与日本政府推行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有一定关系。
何谓地震速报?
所谓“紧急地震速报系统”遵循的是这样一套理论: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日本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就是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技术人员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宝贵逃生时间。
这套预警系统以前多用于特殊机构。如安装了信号接收装置的列车、电梯在接到信号后,可以迅速自动停止运行,建筑工地和医疗机构等也能够马上停止作业,减少工程人员和病人的损失。
从去年9月开始,日本气象厅开始面向一般市民提供5级以上的地震警报。普通市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专用的防灾行政无线设备接收警报,在更大的地震波来临前,保存生命,减少损失。
地震来临前的几秒
6月14日早上8点43分51秒,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检测到了“岩手宫城内陆地震”震源地的P地震波,3秒后总务省气象厅发出了面向一般国民的5级弱自动紧急地震警报,1秒后自动修正为5级强地震,4秒后再次更正为6级强地震。
宫城县大崎市田尻地区在这次地震中的震度为6级弱。在S波到来前的5.33秒,地震预测警报启动了。据《朝日新闻》报道,49岁的高桥厚志当时正在看电视,电视里响起了“大地震!大地震!”的警报,“快躲起来!”他马上朝在客厅的两个儿子大喊。就在一家人刚躲好时,地震来了。所幸,一家人没有受伤。
大崎市的古川第三小学的学生们也很幸运。因为学校安装了速报预报装置,在距离震动10秒前,校内就响起了地震预报广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马上跑到附近的安全地带,逃过一难。
实际上,离震源越远,震度越低,预警时间与实际S波到来之间的时间差就越大,预警效果就越好。除了宫城县的大崎市(震度为6级弱)在地震前5秒就接到预警以外,离震源70公里的仙台市宫城野区五环(震度为5级弱)在15.32秒前就接到了预警。
由于这套防灾无线装置造价昂贵,动辄数百万日元。根据总务省消防厅统计,日本全国1788个市町村中只有61个安装了此系统。这次遭受地震的宫城县栗原市和岩手县陆前高田市就是其中的两个。
地震速报并非万能
世界上20%的6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对于这个“老朋友”,大多数日本人都能够平和面对。在一些国家怀疑地震能否预测时,日本却执着于建立有效的地震预报体系。日本政府还立下了“实现预测地震的梦想”、“和地震波赛跑”的壮志。实际上,在紧急地震速报还没有面向一般国民广泛利用之前,早在2005年8月宫城县地震时,仙台就在剧烈震动前13秒接到了速报。
但是,有了紧急地震速报并不能高枕无忧,这套系统还存在很多制约。比如从预测到地震P波到S波之间只有短短数十秒,对于离震源地很近的地区来说,往往来不及。这次地震中,岩手县奥州市由于距离震源很近,强震发生4秒后紧急地震速报才姗姗而来。另外,这套系统有时还存在误报。此外,有些地震是先出现S波,这种情况下系统就无用武之地了,这也是国际质疑日本这套系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有些专家认为,并不是所有地震都有前震。
另外,在这次地震中,速报没有受到重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医院和机场根本没有注意到速报,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80所学校校舍出现裂缝
根据宫城县灾害对策本部统计,14日的地震已经造成县内的80所公立学校校舍出现裂缝。其中45所学校位于震度6级的栗原市。该市60%的公立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和职业学校校舍出现裂缝。
不过,这次地震发生后,并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房屋坍塌现象。这与日本各地方政府在平时就对房屋的抗震级别进行检测和监督有关。政府还资助危旧房主为提高耐震能力进行房屋改造,资助金为改造费用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但是,也有一些日本地震专家指出,这次没有发生大规模房屋倒塌与日本东北地区建筑的特征和这次地震特点有关。该地区冬天积雪严重,为了防止房屋坍塌,屋顶通常为铁板,比砖瓦结构轻,这也降低了遭遇地震时坍塌的可能。另外为了防寒,该地区建筑的门窗开口设计得较小。这些因素可能在地震发生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此外,也有专家分析,这次地震的摇晃周期在一秒以下,对建筑物的损害较小。(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