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群众积极进行生产自救。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大地震颤,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更多的人痛失家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拯救生命,维持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灾区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挺起脊梁,与地震灾害进行着顽强的搏斗。
大灾面前,生命至上
6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共青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座谈会前,胡锦涛握着团十六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团委书记马晓燕的手,称赞她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亲切勉励她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灾区恢复重建中继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5月12日下午,强烈地震袭来,马晓燕与县里的领导现场组织正在参加会议的学生代表和其他人员紧急转移,使与会的300多人无一伤亡。马晓燕最后一个到达安全地带。此后,马晓燕组织团员青年奋不顾身地营救被困人员,夜以继日地转移受灾群众。直到震后第五天,她才找机会回家看了一眼。可是,家已被埋在巨大的泥石流中,妈妈、堂弟等5位亲人遇难。在地震发生后的9天里,马晓燕这位28岁的羌族姑娘,没换过一件衣服,没洗过一次澡,没梳过一次头。
马晓燕是抗震救灾英雄的代表之一。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表现出了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奋不顾身的忘我精神。与死神抗争,许多人把生存的希望首先留给了别人,许多人给废墟下的受困群众带来了活下去、站起来的勇气。
地震袭来时,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瞬间成为一片废墟。镇党委书记四肢被摔断,血流不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青林担当起了临时总指挥职责,在地震10分钟后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临时指挥部。“快到学校、快到学校!”蒋青林带领一队人马,直奔映秀镇中学。没有工具,用双手不停地扒动砖块,他的双手被钢筋戳穿,大腿被垮塌下来的预制板砸伤,但仍然坚持抢救废墟中的孩子。
大地震后,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蒋敏和同事们紧急集结,投入抗震救灾。13日凌晨,蒋敏接到舅舅从北川打来的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两岁的女儿等多位亲人遇难。蒋敏泪如雨下,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安置受灾群众,维持安置点秩序,由于连日的劳累和悲伤,她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正在给高二(1)班讲课。突然,天崩地裂。谭老师大喊:“什么都不要拿,赶快走!”来不及躲避,整个教学楼在下沉。看着身边4个孩子,谭千秋双手奋力将他们塞进课桌下,然后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身躯死死护住4个孩子。在他的身躯下,救援人员救出了这4个孩子,而谭老师却献出了51岁的生命。
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地震发生时,寺台乡田坪村农民田玉霞抱着6个月大的孩子和母亲一道跑出了屋外。“爷爷还在里面!”田玉霞将手中的孩子交给母亲,冲向双目失明的爷爷住的另一间屋子。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房子倒了。当乡亲们把爷孙俩从废墟中挖出时,他们已停止呼吸,田玉霞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抱着爷爷的臂膀。
在地震灾区,一大批英雄舍生忘死的事迹可歌可泣:或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下,用自己的身体和母爱掩护稚气的婴儿,用歌声给一同受困的同伴以鼓励;或在楼房即将倒塌之际,向同伴喊一声“快跑”,把同伴向外推一把……他们对生命的珍惜与渴望,对人间真情的自然表达,同样感人肺腑。
擦去眼泪,开始新的生活
6月12日12时48分,成都火车北站。T247次列车缓缓停下。一批特殊的旅客――来自绵阳安县、平武等地的77名地震伤员,在武汉市经过近20天的治疗后,重新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平武县响岩镇的康朝义说:“住在医院里着急呀。现在伤好了,我要回去重建家园!”
地震,带给灾区群众难忘的伤痛。擦干眼泪,医治创伤,重建家园,开始新的生活,是他们灾后最迫切的愿望。
6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月。记者来到四川省平武县平通镇。在省道205公路边一顶蓝色帐篷前,农民朱大寿正在晾晒从附近山上采摘的乌梅。地震中,他的老伴、女儿、女婿和一个孙子遇难,另一个女儿和女婿受重伤正在云南治疗。他说:“这么大的灾难,那么多人突然走了,谁能不痛心。但眼下需要政府救助的人太多了,我们还得自己动手、想办法生活。”
朴实的语言,坚强的意志。亲人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灾区人民把悲伤埋在心底,坚强不屈,新的希望在他们的心中升起。
海拔1970米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大地震发生后变成一片废墟,1000余人无家可归。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自发地把自家的粮食、肉和衣服分送给那些急需的村民。现在,村民们住上了政府提供的帐篷,生活有了保障。对于失去亲人的受灾户,村干部和乡亲们特意把救灾物资多分给他们一些。
地震发生后,陕西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蹇军组织村民及时撤离,全村582人无一伤亡。村里140余户人家的房屋全部受损,100多名重灾人口吃饭成了大问题。蹇军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的米、面,最多时,他家一下子来了80多口人。该村上坪组房子没倒的3名党员,也把锅灶支起来招呼村里人吃饭。
大灾面前,团结互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区群众坚信,艰难困苦的日子终将过去,未来的天空,是晴朗的天空。
恢复重建,双手创造明天
“有了这简易过渡住房,刮风下雨都不怕了。”四川省什邡市马祖镇东岳村村民蔡满怀指着一个个棚子说。东岳村98%的农户房屋倒塌。地震后,东岳村发动群众生产自救,自建过渡住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迅速组织20多位村民,成立了过渡房建筑队,首先为房屋完全倒塌、无处居住的村民抢建过渡住房。目前,全村已有20%的受灾户建起了简易过渡住房,预计到7月中旬,受灾群众都能迁入过渡住房。
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灾区人民已经全面行动起来。
6月8日,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四川省茂县凤仪镇坪头村郑国友夫妇已忙碌了一上午。丈夫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中寻找梁木,妻子在地里种芹菜苗。地震过后仅几天时间,坪头村许多受灾村民便完成了玉米抢种。郑国友说,虽然遭了大灾,但现在他们还有一个盼头,村里十几万株青脆李、苹果树等挂满了果子,只要果子成熟时路通了,村民还有一笔可观收入。“政府给受灾群众又搭帐篷又送吃喝,我们总不能光向政府提要求,等着吃救济吧。”村民李宇富说。他们家去年建了新房,买了汽车,结果房子在地震中垮了。“相信从头再来,以后照样能过上好日子。”李宇富满怀信心。
6月11日上午,四川省都江堰市滨河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人头攒动。由成都市就业局举办的受灾群众就业援助巡回招聘会在这里举行。都江堰市天堂镇新生村32岁的村民彭勇一大早就和妻子一起来到这里,向现场多家招聘企业咨询,终于与一家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彭勇一边填写就业登记表,一边说:“人不能闲着,要找点儿活干才对。”这天的招聘会,有70多家企业与796名受灾群众达成就业协议。
地震后,灾区已有一大批劳务人员在省内和全国各地找到了工作岗位,四川省商务厅还组织灾区1000多名劳务人员走出国门赴俄罗斯等国务工。
地震造成甘肃陇南电力供应中断,1242个行政村、近20万户城乡居民无法用电。甘肃省电力公司派出33支、2531人的抢修队伍,帮助陇南灾区抢修受损电网。10天之内,全省灾区全部恢复通电。
近日,四川省江油市51家企业恢复生产,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3;大型骨干企业江油发电厂等预计6月部分复产;神龙水泥、匡山水泥等陆续开工,全市水泥日供应达1000吨,达到震前日产量50%。震后一个月,受损严重的江油市工业企业快速走上恢复重建道路。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分别有96.72%、44.92%和67.9%的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
开足马力全力恢复生产,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灾区企业的广大职工铆足了干劲。(记者 岳富荣 李战吉 杨彦)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人民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