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17日电(吴炳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近7年来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科学理念,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思路清晰,布局优化,举措创新,环境突破,服务跟上,善打“组合拳”,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点的示范与面的推进并举 惠山区有119个行政村,19个社居委。从去年开始确定首批1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示范重点是“三抓”“四再”。
“三抓”即抓整体策划、科学规划,抓公共基础配套建设,抓自然生态环保达标;“四再”即绿色生态再提升,文化气息再浓厚,农村文体设施再完善,生活污水处理步伐再加快。
今年正在建设中的28个示范点已显成效,绿色更浓,景点更美,河塘更清,村庄更洁。
今后两三年内,他们将“巩固提升一批,整治建设一批,全面跟进一批”。对于面上尚未列入示范点建设的大面积村庄要求“整洁、有序、卫生”,通过达标验收,先后进入示范点建设“预备班”,在村庄整治“脏乱差”基础上向新农村示范点看齐,迅速融汇。
地下管网与地面整治结合 惠山区委、区政府根据本地区河道水质污染源现状,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今年投入巨资在城镇和农村全覆盖铺设生活污水管网,并加快进程“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目前,他们已完成主管网铺设总工程量的88.1%,支管网铺设完成45%,边远分散村庄生活污水点源治理9个。
对地面上的41条主要镇村道路和省市际交通干线,他们实施“路长制”,由区、镇相关领导担任路长、副路长,定人定路,责任包干,大大提高了平整度、通畅度、安全度和舒适度。
对遍布全区城乡的97条主要河道,这个区实施“河长制”,一河一策,截污堵排,明显改观河容河貌,并狠抓环保监控和收旧收废点、住家船等专项整治,镇镇村村都建立专职和兼职的“河道卫士”小黄帽队伍,强化日常管理。
硬件基础与文化设施配套 据统计,近7年来惠山区用于新农村建设公共基础配套资金5.8亿元,主要用于浇路架桥、河道石驳岸、路灯照明、农村公交化、公园广场、公厕、环卫机械、村村通自来水、镇级污水处理厂等基础工程建设,大大提升了新农村公共基础的承载力和惠泽力。
与此同时,现代文明得到凸现——科普宣传廊、图书室、书场、棋牌室、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文体中心、少年书画社、舞龙队、腰鼓队等如雨后春笋,丰富的活动载体不断熏陶村民的文明素质,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传统文化底蕴得到彰显和发扬。古村落保护出新、名人名宅修缮开放、宗族祠堂赋予新的道德内涵,进一步得到村民的热烈追捧和不疲的光顾。
最近,位于玉祁镇礼舍村的中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名人古居修复一新,正在内部布展,到时又添一处亲土亲水亲村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绿色生态与争先创优同步 惠山区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路洁、水清、地绿、景美、居佳”的目标,强势推进“植树造林、整治污染企业、景观建设”三大绿色生态工程,全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明显改善。全年环境综合指数提升到84.7,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9家镇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26万吨/日。
如今,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复又回到江南水乡。惠山区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极大激发了农村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各地抓住上级部门综合性或单项性新农村建设创优评比的多种契机,建设水平再跃升,乡村家园再扮靓,环境整治再增强,服务功能再完善,形成互动良性循环。
到目前为止,全区100%的行政村跻身省级卫生村行列,三分之二的镇创建成国家级卫生镇;镇镇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三分之二的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近一半的村被评为省市级生态村、绿色家园。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