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白领“相亲角”。
新华网消息:德国《每日镜报》6月15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公园速配”,文章摘要如下。 在6月一个炎热的周日,一些手持自制纸板牌子的人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四处走动着。他们是什么人?只要看看他们手中的纸板就知道了:25岁,女,身高1.6米,大学毕业;男,29岁,身高1.79米,工程师。每个周六日,故宫旁边的中山公园里,都聚集着有时多达数百名试图给孩子寻找另一半的家长。
王女士随身带了一些小卡片,遇到感兴趣的人就会发一张,卡片上写着:女,26岁,身高1.65米,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据王女士说,她要寻找一个能给女儿满意生活的男士。他做什么工作不重要,只是收入必须合适。当然,他也必须爱自己的女儿。
她的女儿站在旁边较远的地方。她很有魅力,身穿牛仔裤和一件时髦的淡紫色上衣,头发经过仔细的打理。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子真的需要母亲来帮她找伴侣吗?听到这个问题,王女士笑了,“当然现在已经有几个护花使者了,”她说,“但真正的那个迄今为止还没出现。”“我感谢妈妈,”女儿说。但对于母亲挑的人选中是否有大有希望者这个问题,她没有回答,只是礼貌地微笑。
在她和母亲离开后,背后一片窃窃私语声:一个女人问,“你们看到女孩子的眉毛了吗,那根本不是真的。”另一个说,“这个女孩子根本就很高傲。什么人她都能挑出点毛病,要么是房子不够大,要么是汽车太小。”
另外一位沈女士显然不这么看,她想知道有人记下女孩子的电话号码没有。或许她就是儿子的合适对象。沈女士的儿子32岁了,但一直还没有找到理想的人选。沈女士说,她应当在28岁以下,职业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和儿子相配、关心儿子。对于儿子是否知道她在给自己找伴侣这个问题,沈女士笑了。“是的,”她说,“他知道———但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眼下他的确不那么积极。”但是如果她能给他介绍个好女孩,这种情况就会改变了。
近年来,单身危机这个话题在中国一再被提及。例如去年上海的统计就表明,单身人口的比例已经增长到15%。尤其是老一代对此忧心忡忡。像中山公园这样的聚会目前其它城市也有,甚至还有一部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在《公园》一片中,导演尹丽川讲述了一个父亲如何以这种方式给女儿找朋友的故事。该片的制片认为,父母很不好意思,但他们认为他们必须这么做。
但年轻一代不一定乐意看到这些。一位也在中山公园的20多岁的年轻人说,就他所认识的人来看,父母的这些努力很少能够成功。“我的朋友当中没人会做这种事。”
同样,父母当中对于成功比率的意见也不统一。没有人能想起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一位女士说,这只是因为成功了的那些人就不再到公园里来了,所以人们得不到他们的消息。听了她的话,周围的几个人点头称是。
眼下周围互相介绍的谈话还在继续。父母赞扬孩子的优点,讲述他们在学业上的成就,自豪地展示他们的照片。在旁观看一会儿这种繁忙的景象,你就会有这样的印象:父母间的社会交流和想像中孩子的幸福至少是同样重要的。
就像为了证实我的猜想似的,一位手拿小扇子扇风纳凉的年长的男士告诉我,现在中国的公园里可以从事这样的活动,他觉得很好———毕竟老是散步有点无聊。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