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关于的山寨手机报道再一次把这个隐藏在产业链深处的角色推到了风口浪尖。深圳从16日起开始严打山寨手机,规范手机市场。这些透露着山寨机罪与罚,也为手机市场“正规军”敲响了命运警钟。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1.5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它们掀起的强大市场冲击波,首先对国产手机品牌发出了致命一击。
山寨机实际上是现在各种中小企业生产的杂牌手机的统称,现在有不少人用的手机就是这种“山寨机”。它们既非Nokia、Moto等国际品牌,也不是国本土品牌,而是冠以各种各样陌生的名字。
其实,山寨机的出现得益于近年来手机产业内制度和技术的两项重要突破。
2006年台湾的一家芯片商开发出了一个手机芯片,把需要几十人、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机主板、软件集成到一起,研制出了廉价的MTK手机芯片,一下子让手机的生产没有了核心技术。
而2007年10月,国家实施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手机制造业的行政管制壁垒没有了,所有觊觎手机终端市场的企业都可以介入这个行业,但是这也为一些没有资质的地下手机生产企业开辟了合法生存空间。
技术和政策两大障碍被破除后,一些作坊式的企业也获得了与具备著名手机制造商相同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充分激发出了作坊式企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式各样造型别致,功能强大的高仿机、拼装机,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机型才会蓬勃而出。据央视的报道,山寨机模仿苹果手机居然功能比原机更强大。如果情况属实,本土手机想不亏损也难了。
业内人士分析说,按照原来的手机制造业规矩,手机生产商要花费巨额资金,向芯片厂商和手机方案设计公司拿方案,还要缴纳17%的增值税。因此本土手机的日子不好过,亏损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同样在本土生产的合资品牌,尽管他们在税费的优惠上与本土品牌相比会有一些优势,但如果算上品牌价值,其产品的最终售价仍然比本土产品要高许多,可是价格并没有成为制约消费者购买欲望。本土品牌与合资品牌销售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愈演愈烈。
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高而放弃购买品质稳定的产品,消费者看重的仍然是产品的品质。山寨机报道经央视发布之后,各方纷纷爆出国内手机厂商因为山寨机而损失惨重,却绝口不提国际手机巨头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说国产手机斗不过山寨机是因为他们生产手机不用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可是合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相比,同样要缴纳和支出这部分费用,按照这上面那种推理,合资品牌也应该败在这些山寨机面前,诺基亚恐怕也该变成“懦鸡鸭”、而摩托罗拉应该是“摩托骡拉”才对。但事实上,合资品牌的日子却并没有因为山寨机的出现而变得难过,备受摧残的更多的是有些不思进取的国产手机厂商。
山寨机行业里固然有一些害群之马,但是其中也不乏黑马。所以,与其一味贬低山寨机的地位,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山寨机的成长之路,或许能从中悟出一些有利于本土手机品牌发展的门道。
痛定思痛,面对“山寨机”的泛滥,一方面我们的市场急需规范,市场秩序急需得到保护,遵纪守法的公司急需得到扶持,让人欣慰的是,深圳市有关部门开始对山寨手机“重拳出击”整治;另一方面,那些手机市场上的“正规军”也应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夺回曾经被蚕食的市场。(叶晨晖) (来源:通信信息报)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