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十分风光的贝塔斯曼全国图书连锁店,突然宣告大部分即将关闭,仅留上海的数家。尽管贝塔斯曼全国书友会及网上书店仍正常运营,但来自一些出版社的信息显示,由于贝塔斯曼近期拖欠书款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出版社已不太愿意继续向其供货。
书店经营 不赢利 出版界业内人士分析说,德国贝塔斯曼来中国开设的实体书店以经营失败告终,折射出当前国内传统形式的实体书店普遍遭遇的困境。网络书店迅猛发展,不断蚕食着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房租等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把实体书店的利润空间挤压得十分厉害,不少民营书店纷纷倒闭。一些国有书店也度日艰难。贝塔斯曼当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只有“书友会”,图书发售渠道太少,因而于2003年底收购北京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40%的股份,获得了做实体门店业务的资格。连锁店开出后,业务支出猛增,导致入不敷出,毫无赢利可能。
青春读物 双刃剑 贝塔斯曼在中国经营不善,与其选书的眼光、销售策略或许也有关系。1997年引进中国的贝塔斯曼“书友会”模式,是一种独特的会员制图书销售方式,读者缴纳会费入会,然后可以优惠价格购买书友会提供的图书。据悉,贝塔斯曼在中国和在德国本土的书友会的最大区别是读者群体不同,在德国的书友会成员以稳定的成熟人士为主,中国的书友会成员目前则以中学生为主。事实上,贝塔斯曼书友会初进中国时,吸引的是一批青年白领读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群体逐渐蜕变。众所周知,畅销书、青少年读物是当前国内图书市场上最容易赚钱的,但学生读者的特点是不稳定,一般喜爱青春文学就那么几年,他们成长后就会选择离开。
拖欠书款 入怪圈 贝塔斯曼与出版社的关系较为特别。对于看中的书,贝塔斯曼一般采取一次性买断的做法;作为条件,其从出版社拿到的折扣也是出名的低,大都以4折价进货。不过,此前大多数出版社仍然愿意与贝塔斯曼做生意,虽然赚得少,但结账快。可是,这样的情形从去年开始也有了变化。上海人民出版社邵敏告诉记者,他与贝塔斯曼合作已有10年,去年起对方开始经常拖款,本来承诺一个月结账的,现在拖个半年以上也成了“毛毛雨”。结账慢,说明资金周转不灵;拖欠款,则拿不到出版社的新书、好书。贝塔斯曼全国图书连锁店似乎已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李菁)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