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香港市区重建局重建湾仔茂萝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建区现时有十幢四层高、已有八十年历史的唐楼,面积八千四百平方呎。中新社发谭达明 摄
中新社香港六月十七日电题:百年唐楼活化 保持香港特色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
香港市建局决定预留十五亿港币,在今年内启动首批三十幢唐楼的保育活化工作,其中一些唐楼可变身港式茶餐厅或者古董式酒店,让这些历经风雨的“历史见证者”重焕光彩。
说起香港的唐楼,早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开始在香港出现。
当时的唐楼高二三层,宽约四点五米,设计方面,骑楼以砖砌支柱支撑,并跨出唐楼前的行人路。
由于这种设计始于广州,所以当时被俗称为“广州式骑楼”。到了一九三零年代,混凝土取代了砖成为了唐楼的主要建筑材料。现时仍然存在的唐楼,尤其是于九龙区的,都是混凝土建的唐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始,香港经济突飞猛进,市区急速发展,香港大部份唐楼被拆除重建。目前,在香港岛湾仔、西营盘、九龙深水埗及九龙城一带,还有一些尚未拆除的唐楼,大部份已十分残旧。
与香港唐楼同样的命运,也在广州、台湾等地上演。广州作为中国骑楼的发祥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大多残破的骑楼难逃被拆的命运。随着一条条骑楼街的倒下,广式的商业文化也发生了变化。
台北的骑楼街,也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相继更换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尚存有骑楼的西区,则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明显被时代所冷淡。
古老的骑楼,很适合中国南方夏季长、多雨的气候特点。在连片的骑楼下逛街,不用担心风雨,也不用惧怕烈日,将店铺伸展到骑楼下的商家与行人近距离接触,在拉家常中,做了生意,也连络了感情。
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时,广州、台北、香港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骑楼的保护及再利用的工作。记载了当地商业史及商业文化的骑楼,经过历史的风云终于可以洗尽尘埃,在暮年之时,再放光彩。
广州的北京路、上下九、中山六路、荔湾等地商业街再度红火;台北的迪化老街、西门町等地商业鼎盛;此次的香港唐楼活化将使湾仔、西营盘等老区的风景更胜一筹。
走过百年风雨的骑楼,在新世纪,共同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