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张家口六月十七日电 题:为经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访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海龙
作者 刘强
今年的高考刚过,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分配问题又随之而来。如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急需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但是学校,更是学生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
而在位于“塞外明珠”张家口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今年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却都早早地上了用人单位的“定单”,供不应求。这与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形成的很大反差。对此,该学院院长王海龙的答案是: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这所杨成武将军题写校名的学校经过五十八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建筑类专业人才,大多成为建筑行业的领导和骨干。有句话这么说:“凡是有塔吊的地方,就有建院人”。该校被誉为河北省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中、在青藏铁路、在北京亚运村和奥运“鸟巢”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中,无不走动着“建院人”的身影。
王海龙院长强调全新的办学理念: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立足环渤海,服务区域经济和建筑行业。
实施素质拓展: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的全方位拓展。该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高校,为全国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了突出建筑,立足应用的特色。形成让开培养面向研究所、设计院人才的“大路”,占领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管理、施工人才的“两厢”的模式,毕业生到生产第一线施展才华。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闯出了自己的新路。学校“以实习带动就业,以联系扩大就业,以合作保障就业”。学校建立的七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均在大中型施工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使学生切实触摸到经济建设的脉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单位的要求,实现了与用人单位的“零磨合期”,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百。
“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重托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建院人励精图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王海龙很有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