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公益 > 头条回顾
汶川龙溪乡5千人需避险转移 百岁老人不愿离家
时间:2008年06月18日08:09 我来说两句

马常英老人不肯离家

孩子们在安置点旁的土坡上嬉戏

龙溪乡村民被接到临时安置点

  村民们背着被褥、粮食和油,年轻人背负着高高的柴禾——新的安置点目前能源匮乏,他们必须带足必要的生活物资。徐一龙欧阳晓菲/摄

  最高的羌寨

  昨天(17日)上午9点,袁继军扶起90岁的奶奶,步行离开家乡龙溪乡大门村。龙溪乡是汶川遭受次生灾害最严重的乡,雨季已至,泥石流随时会吞没龙溪,全乡5036人必须在三天内全部转移。

  大门村位于海拔3800到4000米的高山上,是汶川县最高的村庄,90岁的奶奶袁德珍是村子最年长的人。全村400多人撤离的时间原定是10时许,袁继军提前一小时出发,是担心奶奶无法跟上大队伍。奶奶已经10多年没有下过山了。

  那是一条斜度为70多度的山路,奶奶拄着拐棍,一手拉着孙子,走下山去。一路上,奶奶都是自己在走,只是在一个特别险要地方,被孙子背着走了几百米。慢慢地,出发的队伍跟了上来……

  “不舍得离开,可有什么办法,山上一点土地都没有了。”满头大汗的袁继军说。

  走和不走的人

  谁愿意走呢?26岁的余发慧一说到离开,眼圈就红了。她抱着两岁儿子,等在车旁。她的家位于大门村对山之隔的龙溪村,地震发生后,整个村子的土地都裂了,帐篷都搭不稳,可她没想到,家乡竟然无法再继续停留。龙溪村人均两亩地,遍植果树,这是一个原本舒适美丽的家。余发慧的丈夫是村干部,地震后就极少回家,丈夫已经先行到了安置点布置,她和儿子只能离开了。

  100岁的阿婆马常英留了下来,她住在龙溪乡最远的阿尔村。她害怕晕车,害怕住在陌生的地方,害怕任何动荡。没有谁能劝动她,她根本听不清任何人说的话。57岁的小儿子杨庭德只好留下了,准备劝说她第二天离开。

  新的“家”

  离开的人,恋恋不舍。一个30多岁的大姐,在走前最后给种植的海椒地上,喷洒着锄草剂。她希望能在收获时归来。

  乘坐着军车、农用车、拖拉机,历时1个多小时,龙溪乡的村民来到了绵篪镇的安置点。在从汶川县城到绵篪镇20多公里长的213国道两边,分别有威州、雁门、绵篪三个安置点。

  在一个村庄的范围内,龙溪乡所有人都要在这里暂时居住。数日内紧急搭建的帐篷相隔不到30厘米,帐篷内还是潮湿的土地。因为被紧急疏散到这里,大部分人都没有携带床板。特种兵出身的袁继军提前送下两块木板,他用干草铺在地上,再铺上木板和被褥,让90岁的奶奶躺上休息。奶奶顺畅地走完山路,却因晕车而头晕难止。

  新的家有很多不如意,没有水、没有电,路也是崎岖不平。甚至背井离乡也无法保证安全,三大安置点都被地质专家认定为中度安全区,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仍然存在。“实在是没有地方了。”汶川县县委书记王斌说。

  截至6月16日24时,官方数据显示,已经有5219人紧急转移。17日当天,又转移了数千人。如果一切顺利,今天,汶川72269人将离开家乡,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

  接下来的,是寻找真正安全的家,“重建问题,何去何从?现在还不好说。”县委书记王斌苦恼地说。

  只有孩子能忘却一切,来到了新“家”后,他们马上找到了好玩的地方——一个高高的碎石子堆,他们跑上跑下,欢笑尖叫。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记者徐一龙欧阳晓菲)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唯一能打出【范特西】的输入法!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公益展示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山村教师挖煤帮贫困生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盲人教师感动中国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山东母亲捐肝救子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关心重庆癌症姑娘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救助被害打工少女
·粘在铁轨上的童年
·救助羽萧
·研究生寻找出走姐姐
·新生代民工的隐忧
·查看更多
    搜狐视觉
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
留守儿童
无偿献血海报评选
·爱心助学公益广告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
·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吸烟有害公益广告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