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军械库中的“处女花园”从2005年起成了中国馆的落户之地。
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08年9月14日至11月23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主题为“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这将是中国国家馆第二次参加该展览。5位建筑艺术家将在新一届双年展上亮相。中国馆在2005年于威尼斯军械库中的“处女花园”落户,成为一个持续、稳定的国家馆。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集团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主办。
中国馆的总主题为“普通建筑”,由“应对”和“日常生长”两个分主题构成。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处女花园和油库,分别与“应对”和“日常生长”两个分主题相对应。建筑师张永和认为,“和强调创意独特的重大公共、文化项目设计不同,通常,设计是建筑师不断应对业主、基地、造价、规范等条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必须具有创造性,以求在处理大量事物性工作的同时清醒地追求建筑的目标。另一方面,建筑师通过协调来满足社会需要,这种应对是策略性的。”同时,作家阿城作为项目策划人之一,负责了油库部分的构想,他觉得“自然的关系就是生长的关系。普通的建筑与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处于互为生长的关系,就是利于生活的良性关系;如果处于互为抵触、冲突、冷漠的关系,就是恶性的关系”。
鉴于不久前汶川地震及现在的重建工程,建筑师们对公共领域的边界和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做了探索。童明试图“以动为静”,做可移动的房屋;刘克成构思了“屋顶给予器”,将天雨与哀思融为一体;李兴钢的“纸砖宅”,将把图纸和纸轴制成楼板和梁;刘家琨则希望将废墟的回收利用率升高,集合农作物的废料做成“再生砖”。面对“废墟”这样的原始状态,再生与轮回是最大的“周旋”,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则考验了建筑师的“应对”策略。正如国际建筑双年展主席阿龙·贝特斯齐(AaronBetsky)所解释的,本届建筑双年展注重的是摆脱对建筑的单纯审美追求,面对社会问题,从建筑的角度寻找并思考建筑的意义与价值,并探寻建筑的表现和实现方式。记者马俊实习生 梁佳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