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6月18日电(记者张永兴)新加坡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发现登革热患者后,如果只注重在患者家及其附近消灭传播此病的蚊子,还不足以防止登革热传播,防疫部门需更全面地查找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报道,新加坡7家医疗及研究机构在过去两年中共同开展了“早期登革热感染与结果研究”计划,对1117名在72小时内有发烧症状,身体酸痛,但没有流鼻涕的登革热患者进行血液检验。
研究人员在分析登革热患者的住址时发现,多数患者住所之间的距离超过500米,而在某处孳生的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飞不了这么远。这意味着在患者甲家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不会飞到患者乙家传播此病。
研究人员发现,在新加坡登革热患者中,60%的人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途径无法确定。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助理教授黄英勇指出,调查结果说明,只注重在患者家及其附近查找伊蚊孳生处并灭蚊,不足以防止登革热传播。防疫部门必须更全面地掌握登革热患者受感染前后的行踪,从中查找疾病的传播途径。
黄英勇说,血检能有效发现登革热患者。新加坡研究人员对1100多名志愿者进行的血样分析显示,在新加坡登革热处于低潮期时,在血小板指数低于193、白细胞指数低于6.0及体温超过37.4摄氏度的被检测者中,登革热的患病几率是50.2%。
传播登革热的伊蚊通常在居室内外蓄积雨水的缸罐、花盆、轮胎、植物叶片、竹筒、树洞等处孳生。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每年都有人感染登革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17日与英国医药研究理事会联合设立了拥有资金600万新元(1.36新元约合1美元)的合作研究基金,以推动双方在防治登革热和其他传染病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