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在登记新生家庭住址时,感觉对这个门牌号码很熟悉。开学后的一天,这位老师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牛肉面馆前无意间一抬头———这不是班上那名学生家的住址吗?
小升初“大战”中最“狂热”的主角家长们自有苦衷:“你以为我们家长愿意掏择校费、借读费?如果全市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一样,教育教学质量在一个水平线上,谁愿意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给孩子择校啊?”
6月12日,兰州市教育局依据“免试入学,相对就近,整校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公布了今年城关、七里河、西固三区的小学升初中对口划拨方案,三区内的小学毕业生将到哪所学校上初中,在方案中一目了然。
方案公布,许多学生家长平静接受,但也有家长认为:小升初是孩子的第一个转折点,这期间作为家长要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受教育条件。为此,家长们纷纷加入到“择校”大军中。“十不准”一票否决
针对往年初中招生时部分学校以选拔测试方式招收新生、个别学校用物质奖励等经济手段争抢优质生源、限制残疾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4月21日,兰州市教育局出台《兰州市中小学招生工作“十不准”》政策。
“十不准”这样规定:一、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考试选拔方式招收新生。二、不准任何学校擅自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三、不准任何学校擅自提前招生。四、不准在招生工作中进行无序竞争。五、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试验班。六、不准任何学校擅自接收借读学生。七、不准任何学校扣留学生毕业证等证件及限制学生填报志愿。八、不准任何学校拒绝按规定应接收的残疾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入学。九、不准任何学校乱收费。十、不准发布虚假招生广告和宣传材料。教育局规定,将“十不准”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以前的招生中,学校利用各种手段争抢好生源,导致好学校人满为患,一般学校门庭冷落,这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十不准"的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这也是对学生公平受教育权的保证。”教育局官员这样解释制定“十不准”的初衷。
遗憾的是,政府的这一良好初衷家长似乎并不认同,小升初择校考试仍是个公开的“秘密”。择校大战依然上演
5月1日,兰州市气温接近30℃。在某所“名校”的校门外,很多家长不顾头顶的烈日,正焦急地等待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孩子。“这场考的是数学,昨晚让他看奥数,他没看完就睡着了……哎,不知道今天怎么样啊!”一位家长有点担心地说。
其实早在1993年,兰州市就根据国家规定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采取就近划片入学的方式升学。但是众多家长对划片对口的中学不满意,在家长和学生看来,只有挤进所谓的“名校”,才是让孩子站在了“高起点”,以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择校”,一直是这15年来的普遍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只船小学是兰州市公认的“重点小学”。一位班主任在给新生报名登记时发现10多个孩子都是同一个住址,门牌号也一样!报名结束,她跑去调查发现,原来是一位老太太的孙子、外甥女的户口都落在这里了,而且沾亲带故有上学娃娃的户口也落在她这儿了。不仅如此,还有老人子女的朋友,也把孩子的户口转到这里了。
而在宁卧庄小学,一位老师在登记新生家庭住址时,感觉对这个门牌号码很熟悉。开学后的一天,这名教师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牛肉面馆前无意间一抬头,这不是班上那名学生家的住址吗?“真不知道这名学生的家长是用什么法子竟能把孩子的户口落在牛肉面馆里?”
“这只是老百姓的招数。而更有些人,或者一个电话,或者一张条子,顶不住啊,不办都不行。”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和校名的小学校长无奈地向记者表示。七里河一所一般中学的校长向记者透露,有一年按片内小升初他们学校应接受600多名学生,可实际那年只有300多学生进来。“其余的都择校了。”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是关键
早在2007年9月1日,新的教育法正式实施时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快慢班、试验班,学校应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规定招生,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文化课考试或变相的选拔性测试,不得将考试成绩、各种竞赛成绩、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和各种公共考试成绩及标志性成果作为招生的依据。
然而,小升初“大战”中最“狂热”的主角———家长们却自有苦衷:“你以为我们家长愿意掏择校费、借读费?如果全市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一样,教育教学质量在一个水平线上,谁愿意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给孩子择校啊?”
家住雁滩新港城的张先生就认为,女儿去年中考进入省级示范性高中是得益于三年前的择校。三年内他共花了2400元的择校费。去年中考这个班上的成绩全校第一,成绩在600分以上的达到30多人。而他女儿保留学籍的那所一般中学的班上,则无一人考过600分。“择校与不择校,就是不一样”,他感慨道。
兰州市教育部门曾公开承认,兰州市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在县区间、学校间不平衡的现象突出,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有专家指出,择校本身并没有违背教育公平,它是学生及其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只要学校之间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就会存在择校现象。专家建议,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增加公用经费,同时加强优秀教师在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才能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小升初择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