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日本侨报社主办的中国文化部“文化交流贡献奖”获得者小岛康誉新著《迷路悟道》出版座谈会在东京池袋举行。长期活跃在日中交流第一线的小岛康誉向中日新闻界介绍了他30多年来100多次访问新疆和在新疆开展的各种友好交流活动。图为小岛康誉(左)和他的中文著作《迷路悟道》译者赵新利。中新社发段跃中 摄
版权声明: 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东京六月十八日电 题:日本“当代阿倍仲麻吕”的新疆情缘
中新社记者 朱沿华
“死后,我的骨灰一定要撒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这绝非戏言!”被中国友人称之为“当代阿倍仲麻吕”的日本佛教大学僧侣教授小岛康誉日前对记者郑重地说出自己的承诺。
在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这位有着传奇人生的老者曾造访新疆一百余次,将一腔心血与热爱洒向那片神奇的土地,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里仰望满天星辰念佛,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没人能想到,这一切竟源于一场美丽的误会。
一九四二年出生于名古屋的小岛康誉二十四岁白手起家,创建了鹤龟宝石公司。一九八二年,有人告诉他:新疆有最好的珠宝。于是,满怀憧憬的寻宝人小岛奔向那片距离日本四千多公里的热土。但,塔克拉玛干的漫漫黄沙掩埋了一切的珠光宝气,却引领他走近一座沉睡千年的“佛教之都”,一个个等待人们去探寻的神秘传说……
面对那片相当于日本百分之九十国土面积的大地,是成功商人更是虔诚佛教信徒的小岛康誉身不由己地进行了角色转化:从筹资一亿日元修复克孜尔千佛洞开始,一百多个关于新疆经济、文化、考古、教育、档案整理的合作项目在他的积极奔走下陆续展开;从丹丹乌里克遗址、尼雅遗址的考察、保护,到设立小岛奖学金惠泽四千莘莘学子,再到修建希望小学——当初的寻宝人变成了今日的奉献者。
作为中日最大规模的文化财产保护研究项目——尼雅遗址的日方考察队长,小岛康誉习惯了用沙子洗碗的野外生活,战胜过因汽车突然着火一半的水和全部的蔬菜被付之一炬的困境,更曾在荒漠中徒步五十多公里、穿越二十九座大沙丘……不懈的探寻换来的是“西域蒙娜丽莎”的艳惊世界,是汉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一批国宝的横空出世。
鉴于小岛对新疆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向他颁发荣誉证书;中国文化部授予他“文化交流贡献奖”;日本政府也向他颁发外务大臣奖、文化厅长官奖。对于这些荣誉,小岛康誉既不回避也不声张。他的生活从未因此而改变。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在自己一手创建的鹤龟宝石拥有一百六十余间连锁店并成功上市时毅然决然地急流勇退、削发为僧;不理解,他为什么五十六岁的年纪还要顶着烈日、狂风、骤雨,徒步三千二百公里纵穿整个日本;更不理解,为了新疆一斥千金的他为什么每天只用一杯水漱口、洗脸,笔记本电脑一用就是十年。
对法号康誉正觉的小岛来说,一切却很好解释——为了念佛、走佛的路。在新近由日本侨报社为其出版的新书《迷路·悟道》中,小岛康誉特别写到了他二十多年前在克孜尔千佛洞看的一幅壁画:在漆黑的夜晚,为了给迷路的商人指路,释迦摩尼的前世正在燃烧自己的手指……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