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市州指挥部消息
广元:
阿坝:
德阳:
雅安:
成都:
绵阳:
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灾民救助组工作情况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灾民救助组工作情况
地震灾民救助组成立一个月以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14日到5月21日,主要任务是救助安置灾民,保证灾民“四有”(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第二阶段从5月22日到现在,主要任务是指导、协调、督促全市灾民救助工作,在确保灾民“四有”的基础上,做到“三防”(防病、防疫、防火)和“两确保”(确保食品安全和治安安全)。目前救助组工作开展顺利,救助站秩序井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情绪稳定。截止6月12日,全市共设立救助站(点)208个,救助灾民124万余人,其中救助组在德阳市区设立的救助站12个,站内灾民5704人。
一、千方百计救助安置灾民,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在城区灾民可散不可聚的原则指导下,救助组在德阳市区只设立体育中心一个救助站,并分为三个救助点,主要解决特别困难和特殊的灾民临时救助安置,其余的灾民救助站都设在市郊或乡镇,同时要求市体育中心救助站一般情况下安置灾民人数只能减少,不能增加,避免大量集中安置灾民带来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救助安置灾民,保证灾民“四有”。“5.12”地震灾害发生后,重灾区灾民纷纷从农村向城市,从县区向市区安全地带涌入,灾民人数众多,秩序混乱。为解决灾民救助安置问题,市、县两级指挥部立即在德阳市体育中心和绵竹、什邡城区成立救助站,接纳救助安置灾民。后来灾民数量不断增多,最多的时候达到124万多人,又在旌阳、广汉设立了救助站,基本解决了灾民的临时救助安置问题。
1、第一时间公开24小时救助电话,提供紧急救助平台。救助组办公室开通了24小时救助电话,专人值守,昼夜接听,为震后不知何去何从的灾民提供救助信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士与灾民之间搭建了一座爱心桥梁,救助安置了大批灾民。
2、在市体育中心设立灾民救助接待中心,救助安置灾民。救助组灾民接待安置小组在市体育中心设立了办公室,开通了24小时救助电话,昼夜接收救助安置灾民。在灾民数量超过市体育中心救助站接纳能力的情况下,有序分流灾民到旌阳、广汉救助站进行救助。
3、积极协调调拨灾民急需物资,保证灾民基本生活条件。在灾民基本安置下来后,救助组物资保障小组及时奔赴各救助站了解灾民情况,积极协调安排救灾物资,为灾民提供急需的食物、饮用水、帐篷、棕垫和棉被,保证灾民有食物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
4、领导及时看望慰问灾民,稳定灾民情绪。灾情发生后,救助组负责人经常深入到各救助站看望慰问灾民,与受灾群众亲切交谈,关心灾民的吃和住等基本生活状况,安抚受灾群众,稳定了灾民情绪。
5、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救助站灾民管理方法。救助组领导深入受灾群众,与救助站管理人员深入交谈,了解救助站管理方法,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其中什邡市灾民救助工作由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能,共同参与,单元化管理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坝区帮山区、轻灾帮重灾一对一对口救助的方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的充分肯定。
(二)加强管理,开展“三防”和“两确保”工作。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在灾民基本安置下来后,救助组在继续保证灾民“四有”的基础上,积极指导救助站开展“三防”和“两确保”工作
1、协调落实防病、防疫措施,确保食品卫生。救助组积极协助各救助站建立卫生防疫防病制度和设立卫生防疫站点,落实卫生防病防疫措施,组织协调解决了救助站集中统一配餐、服用预防中药、生病就医、灾民洗澡、环卫消毒、防暑降温和厕所建设等问题。救助组物资保障小组坚持每天深入各救助站,了解和掌握救助站防疫物资需求和配发情况,及时为各救助站协调和配送了防疫药品、消毒、消防用具等防疫物资。救助组副组长高隆峰带队到各县(市、区)救助站检查食品安全保障情况,起草了《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的紧急通知》,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发。
2、协调落实治安保卫和防火措施,确保安全。救助组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和救助站所在地派出所,派驻公安民警,指导灾民治安员共同做好救助站内外的治安保卫和防火工作。
3、以政府管理为主,发挥灾民自主管理的能力。对灾民实行单元化管理,在各救助站建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灾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共同做好救助站的各项管理工作。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灾民回原籍接受安置。在国务院对灾民的安置补助政策出台后,救助组加大了对灾民的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动员灾民回原籍就近就地接受安置,享受国务院对每个灾民每天10元钱、1斤粮的补助政策。
5、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灾民身心健康,体现人文关怀。设立了心理救助站,帮助灾民消除恐慌情绪,舒缓心里压力,从地震灾害的梦魇中慢慢摆脱出来,为重建家园恢复信心。对产妇、婴儿等特殊人群给予了特殊照顾,在市体育中心贵宾室设立母婴安置点,调拨母婴专用生活物资,确保母婴健康平安。开辟爱心电影专场,增设广播、电视等设施,丰富灾民精神文化生活。
6、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参与制定灾民救助安置中长期规划。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领导的指示,救助组在认真研究和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后,草拟了灾民过渡房建设、家庭重聚、三孤(孤老、孤残、孤儿)救助安置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转移工作重心,积极指导、协调、督促全市灾民救助工作
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5月21日晚工作会议要求,灾民救助组及时将灾民救助工作重心从救助安置灾民转移到指导、协调、督促全市灾民救助安置工作上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分工,将工作人员细分为小组,以德阳市区为重点,每天分别到各救助站指导、协调、督促灾民救助安置工作,及时掌握各救助站灾民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通过专报的形式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随着国务院对灾民的救助补助政策的出台,部分灾区政府也出台了灾民过渡补助政策,救助组在完成灾民临时救助安置任务后,加大了对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德阳市区救助站灾民回到原籍就近就地接受安置,同时深入乡镇了解救灾物资和钱粮的发放情况,确保国家补助政策的落实。目前德阳市区救助站灾民人数在逐渐减少,少量救助站进行了撤并,主要是因为部分灾民移住活动板房或投亲靠友或有序分流回原籍。
(二)继续深入开展“三防和两确保”工作。要求各救助站要把灾后防疫工作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确保大灾之后无大役。救助组以德阳市区救助站为重点,每天坚持深入到全市各救助站检查防病防疫和防火工作情况,及时配发防疫物资,协调、督促救助站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治安管理工作。目前全市救助站未发生一起疫病事件,未发生一例治安案件和失火案件。
(三)关注来自重灾区的特殊灾民和灾民中的弱势群体。救助组对来自重灾区的高龄老人、新生婴儿、高三学生、部分东汽学生给予了特殊的关怀和照顾。八角井镇宏居养老公寓救助安置了70名来自重灾区的高龄老人,他们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年龄最大的103岁,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严重,5月28日,救助组与市和旌阳区两级检察干警为他们中的两位老人过了灾后第一个生日,在端午节还为他们送去了粽子、盐蛋和皮蛋。对临时安置在德阳七中、三中、衡山路中学的绵竹高三学生,救助组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为他们解决了急需的肉、蛋、油等食品、用于垫高帐篷床位防水的空心砖、临时就餐帐篷、治安执勤人员等问题,千方百计保证他们顺利参加高考。为位于市区长白山南路的东汽板房教学点协调解决了公交车、医疗点、治安执勤、盒饭配送等问题,送去方便面和饮用水,使他们在6月12日顺利复课。救助组领导还专程到什邡看望受灾孤儿,给孤儿院配送急需的物资。
三、救助组工作特点
(一)思路清晰,为指挥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自“5.12”地震灾害发生,灾民救助组接受灾民救助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以来,我们就提出并始终坚持了就近就地、属地救助安置灾民和城区灾民可散不可聚的原则,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救助安置灾民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靠前指挥,领导深入一线。自“5.12”地震灾害发生后,救助组各位领导坚持每天深入各救助站,及时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指导救助站开展好灾民救助工作,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率先垂范,为工作人员树立了榜样。
(三)以点带面,工作循序渐进。在工作方法上,注重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亮点,逐布推广,取得了好的效果。如什邡救助站建卡管理、单元化管理、对口帮扶经验,中江县黄鹿镇尊重民意,严格政策界限确保救济钱粮顺利发放等经验。
(四)以人为本,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灾民之事无小事”,涉及灾民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电话,我们都高度重视。救助组领导经常到各救助站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关心灾民吃、住、家人受灾、受伤情况,甚至洗澡、听广播、看电视、洗衣、理发等细微之事,向他们宣传国家对灾民的救助安置政策,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五)任劳任怨,涌现出许多先进个人和事迹。自救助组开展工作以来,各位工作人员视灾民为亲人,克服了自身许多困难,无暇照顾妻儿老小,全身心地投入到灾民救助安置工作中。安置灾民,宣传政策,熬红了眼睛,嘶哑了嗓子,仍带病坚持工作,无怨无悔。“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抗震救灾,不图回报”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