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6月20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中东产油国从油价暴升之中已经尝到了极大的甜头,要他们在既得利益之下把油价降低下来,等于要他们为全世界作出无偿的贡献,这对于中东世界而言,不但难,而且被视为不可能。
细究中东产油国的态度转变,既因为有全球产油国的公开组织作后盾,又有查韦斯主动当南北呼应的急先锋,认为有了软硬兼具的力量。美国即使希望施加以往认为最有效的强权压力,在碰到沙特阿拉伯的柔性回应之下,不但显得无计可施,也已见影响力不复当年,继续控制中东产油国为其利益服务的前景更见渺茫。
文章摘录如下:
国际油价从破百到疯涨接近一百四十美元,时间仅在数月。按照以往的情况,几个月时间根本不可能令油价暴升得如此厉害,因此,一些研究石油资源的专家学者都大跌眼镜,不敢再用原来的评估观点看待国际油价的升跌,而更多的评论则希望从另外的角度审视国际油价为什么会走势如此凌厉,从而寻找其中隐藏的原因。
不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还是对伊朗不断转换威吓手法,希望以软硬两手令伊朗屈从,目的无非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布什前不久亲自访问中东,也不可避免被认为是一次为美国寻求石油之行,但结果却是空手而回,国际油价更在他回国之后大幅飙升,令他的中东之行备受耻笑。中东产油国最近采取的措施是,每当国际社会要求提高产油量以抑制油价的时候,再也不会作积极或正面回应,而是刻意强调目前产量已经足够需求,令国际油价在这种负面言论影响下不断扯高。
中东产油国不会不知道国际油价疯涨是他们以控制产油量作为武器的结果,因此,探讨油价急速上升及为何居高不下,其实不需要从其它方面入手,只要分析中东产油国为什么敢于改变以往听任美国指挥,让油价保持在温和升幅甚至维持不升价位,就可以破解这道难题。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虽然得到伊拉克国内反对派支持,但对于整个中东地区而言,却产生了一种隐藏著的危机意识。不少中东国家认为,美国既然拿不出伊拉克隐藏大杀伤力武器证据,就应当还伊拉克一个清白,但美国走进伊拉克这个泥潭,已经不是可以说一声撤出就撤出那么简单,而不撤出的后果则是令中东国家把美国固定在霸权主义位置上。因此,反美情绪即使不像伊朗那样突出,暗地里却是在不断升温之中。这样的情绪升温势必要寻找一个爆发口。中东国家当然知道与美国正面对抗既不必要也没有好处,甚至会成为伊拉克第二,因而在评估了他们手中可以使用的武器之后,便几乎不谋而合以石油资源出击,不断向美国说“不”。美国总不能用战争的手段加以干涉吧,即使美国知道它受到中东产油国的摆弄,也不能以公开出面指责应对。这才是造成国际油价不断以国际需求作为调整理由,继续向高位攀升的原因。
如果中东产油国的做法还算温和,还算不敢直接顶撞美国,只希望以油价压力令美国感受到他们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不满的话,那么,从去年开始,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以急进和革命的态度,明确使用石油资源作为武器,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国及布什的做法,就被形容为充当国际产油国的急先锋。查韦斯是一个口没遮拦的政治人物,他以直截了当的革命主张,直接挑起与美国的对抗情绪。其石油令美国受益不小,美国才不敢贸贸然对委内瑞拉大动肝火。查韦斯也因为看准了这样的有利因素,才敢于对美国采取气势凌人的态度,或许其背后也有配合中东产油国,直接向美国施压的目的和作用。
沙特阿拉伯原本是美国坚定的盟友,但最近表现的亲美态度却十分模糊。评论认为,从沙特阿拉伯的态度可以看到美国的整个中东石油策略已经受到重大挑战,产油国大多知道走伊朗的对抗道路没有必要,只要选择不同角度,瞄准美国毕竟是世界上石油需求最大的国家这一弱点,以其最需要的能源作为武器,就远胜于正面对抗。
布什中东之行停留沙特阿拉伯一站时,曾明确提醒国王阿卜杜拉,产油国必须重视“付钱购买石油的顾客本身的经济状况”,歇后语不言自白,产油国不能无视国际油价疯涨,稳定国际油价等同于保护产油国本身的利益。但阿卜杜拉明显不为所动,他并没有正面回应布什的看法,而国际油价在布什离开沙特之后,依然大幅提升,以此回应布什这一“提醒”。
此外,中东产油国从油价暴升之中已经尝到了极大的甜头,要他们在既得利益之下把油价降低下来,等于要他们为全世界作出无偿的贡献,这对于中东世界而言,不但难,而且被视为不可能。
细究中东产油国的态度转变,既因为有全球产油国的公开组织作后盾,又有查韦斯主动当南北呼应的急先锋,认为有了软硬兼具的力量。美国即使希望施加以往认为最有效的强权压力,在碰到沙特阿拉伯的柔性回应之下,不但显得无计可施,也已见影响力不复当年,继续控制中东产油国为其利益服务的前景更见渺茫。(欧阳观)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