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救灾行动迅速展开,随之而来的流行语也在华夏大地叫响。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及时组织官兵开展了“透过抗震救灾感悟科学发展”的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官兵们用自己的切身感受阐释了这些抗震流行语。
流行语之“不抛弃不放弃” 灾情发生后,面对严峻的人员伤亡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救人。随即,“不抛弃不放弃”很快成为救援工作的流行语。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把更多的老百姓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解放军、武警部队连夜冒雨赶赴灾区,从全国范围选派最好的医务人员,下拨大批救灾资金,调运各项救灾物资,动用大量的民航飞机、直升机,开通火车专线、专列……只要有利于抗灾救人,几乎要什么给什么,怎么快怎么办。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六千多名从废墟中挖出来的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官兵们被这些事实一遍又一遍地感动。
“不抛弃不放弃”这一救灾流行语说明了什么?总队政委郑虎平感慨地说:“把人民群众看得至高无上,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救灾中的充分体现,也是我们今后一切行动的指南。”
流行语之“我们都是汶川人” 这次特大地震灾害,在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有效地检验了民族凝聚力。为战胜地震灾害,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于是,“我们都是汶川人”的流行语应运而生。
家住四川锦竹市的黑河市森林支队嫩江大队班长李宁说:“我家里来电话说,爷爷在地震中受伤治疗,用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捐献的血液。联想起"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救灾流行语,我真为生活在这个和谐的祖国大家庭里而感到自豪。”
“我们都是汶川人”就是把灾区群众的痛苦和困难,变成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就拿“三孤”人员来说吧,他们在灾区得到了周围人的特殊关爱。目前,震区孤儿领养报名十分踊跃,仅驻地黑龙江省不到3天时间就有1738人报名。这次救灾使我们看到,全国人民就像一家人。许多官兵在教育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总队长魏凤桐说:“构建和谐社会激发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怀、信任和支持,这是党和国家的巨大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流行语之“寻亲热线”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时间灾区成了“孤岛”,道路坍塌,通信中断。“寻亲热线”如天使架起了联系灾区的桥梁,并成为救灾流行语。
家住四川省广汉市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图强大队军医沈兴东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我的第一反应是给家里打电话,问问平安,当时我特别担心体弱的母亲,可是不管怎么拨号,就是打不通。第三天,母亲通过救灾"寻亲热线"把电话打到了大队,我十分激动。”
“是啊,就在刚刚开通几部救灾电话的艰难情况下,救灾前指就设立了"寻亲热线",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后来,通过电话、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开辟"寻亲热线",使灾区内部之间、灾区与外部之间很快能够联络。仅我们支队,就有6名同志通过"寻亲热线"与家人取得了联系。”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政委刘守信用事实进一步引导大家加深对这一流行语的认识。
流行语之“心理救助” 与以往救灾不同的是,这次汶川抗震救灾心理工作特点十分突出,“心理救助”也自然成为重要的救灾流行语。
“在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灾民的心理救助已经引起各级高度重视。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的第一堂内容就是心理疏导。措施到位,反应迅速,真是超乎想象。”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支队支队长韩朝彬在基层的辅导,引起了官兵的阵阵掌声。
一句句抗震救灾流行语,宛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科学发展观的光芒,激发了广大官兵有效履行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