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度坐在赛纳河左岸的咖啡馆外,品尝着醇香的卡普奇诺,一边欣赏巴黎的奢华,一边享受着浪漫的法国情调。2008年的5月,当我漫步在同样富有魅力的伏尔加河右岸时,列宾那幅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似乎浮现在眼前,加之近乎90%复原或者重建的东正教教堂和众多楼宇更唤起我对二战留给伏尔加格勒的疮痍的记忆,于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某种惬意的感觉。
恰逢第三届“反犯罪———刑法、犯罪学和刑事执行法的立场和观点”学术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为期两天。
会后,与会中国代表团一行五人应伏尔加格勒商学院法律系的邀请,前往伏尔加格勒进行学术访问,并借此机会实地游览了曾在历史书上读到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场———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现有约256万人口,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有趣的是,它的名称一直摇摆变动。1925年前,这座城市因为察里津河而命名为察里津市;1925年为纪念斯大林成功领导的察里津保卫战而将市名易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后,再次因伏尔加河将该市更名为伏尔加格勒,直至今日仍有人为此而争论不休,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和文化含义我不想进一步去探究。我之所以称伏尔加格勒为淌血的城市,是因为它———这座伏尔加河右岸海拔358米的高地曾经历了1918至1919和1942至1943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的军民们用他们的鲜血和民族精神奋战了200多个日夜,以极其惨痛的代价将德军全部歼灭,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并最终迫使德国停止了战略进攻,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战局势。世人更多地看到了这座城市和其人民闪耀的勇敢与顽强的光环,当我走近这个光环时,我却深深感触到这个光环本身的真实质地,触摸到光环里的每一块砖、每一个角落都曾流淌过的鲜血,光环闪烁着俄罗斯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战斗意志,也警示着世人战争的残酷性和全民性。
是的,战争从来就不是士兵之间的角逐,纵观历史上的无数战争或者武装冲突,直至现今的前南斯拉夫、卢旺达、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达尔富尔、乌干达、中非等等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派系之间的武装冲突,无一例外,伤亡最多、受害最大的往往是手无寸铁的人民,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甚至像刚果民主共和国那样,儿童已经被迫拿起枪,用刚刚能够端起笨拙武器的身躯抵挡着来自对方的密集枪弹。
伏尔加格勒市区有个雕像,一位母亲抱着她的孩子,他们的头顶扣着一个空投下来爆炸后的大弹壳,它记载着1942年8月23日伏尔加格勒最黑暗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在德军的狂轰乱炸下,这座城市已没有一处是安全的港湾。当天的狂轰乱炸使4万多平民的血渗进了城市的砖瓦街道,流进了骄傲的伏尔加河。陪同我们参观的导游介绍说,就在这一刻,人们跑的跑、死的死,后来竟只剩下99名孤儿。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公园中,不仅有先烈们的纪念碑,陪伴这个纪念碑的还有一棵百年老树,这棵老树,无论从年轮、造型、抑或是稀有物种上看,都不值得人们如此隆重地关注它。当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伏尔加格勒仅存的一棵植物时,我立刻对它顽强活下来的精神所感染,慨叹战争也从来没有放过对自然环境的毁坏。
伏尔加格勒市内有个海拔仅有102米的高地,它就是著名的玛玛耶夫岗(MAMAEBKYPTAH)。可能是因为它是这座城市中唯一的制高点,早在13世纪就成为撒旦攻打这座城市时争夺的首要攻击点。几个世纪后的二战中,它也成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为惨烈的战场,它记载着从1943年2月14日至6月17日,持续135天的高地争夺战。
高地上崔可夫广场的纪念堂下埋葬了7000名仍能被人们记住姓名的英雄,胜利女神下(也有人称之为祖国母亲雕像)埋葬了3万宁愿站着死的英雄。对!就是这个女神,她右手高举着战剑,左手指向自己的祖国,圆张着的嘴大声呐喊着“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这个仅用99个铁索连接的空心水泥钢铁架构的祖国母亲,用她富有雌性的召唤鼓舞着她的战将,驱走外侵之敌。高地上与胜利女神像相呼应的是“站着死”的雕像,这个敦实的雕塑,将正面一个肌肉健壮手拿冲锋枪的青年士兵和背后是抽象的母亲身影浑然雕琢为一体,其蕴含着为了捍卫祖国母亲的尊严而战。高地两边根据真实故事雕塑的战争场面,回放了卫国战争中每一个感人泣泪,不!是泣血的真实故事。年轻的女护士用她柔弱的身躯背着身负重伤的士兵;帅气的军官拖着受伤的身躯仍坚持将自己受伤的战友带到安全地带,而他自己的肠子已全部从他受伤的肚子里泄出。高地上还有一个专门为一名普通狙击手立的碑。他名叫BEЧHAЯCΛABA,凭借高超的射击技术,一人打死242个德国军人。此外,还有一个母子雕像,这个母亲用凄凉的眼神凝望着躺在自己温暖怀抱中已经没有体温的儿子。和世界上所有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眼神一样,眼神中透射出的是一种坚毅与自豪。
年轻漂亮的俄罗斯女导游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高地争夺战的每个一具体战斗场面,仿佛她当时就是战地记者。她的确就是“当时”的战地记者,受采访的对象就是她的爷爷,她的爷爷不仅参加了高地争夺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她的爷爷还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独立战争,并获得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的勋章,说到此时,我看到了洋溢在她脸上的自豪与骄傲。
伏尔加格勒还有一个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博物馆,巨型的壁画环绕于馆中,记录下了当年保卫战的每个细节,那是200名俄罗斯艺术家用他们的心血一天集体创制完成的绝世杰作。博物馆用马赛克拼接的党旗和列宁等图像组合成的屋顶,使我想起《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序言中英文mosaic一词,原意是马赛克,其寓意以及中文的翻译就是世界人民唇齿相依的象征。而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博物馆屋顶上使用的马赛克不是世界人民唇齿相依的象征,而是伏尔加格勒滴血的标志,是这些鲜红的血保卫了这座城市,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这些马赛克告诉我们清澈的伏尔加河曾在淌血。
博物馆内陈列着各国政府赠送的礼物,在众多的礼物中我唯独对日本吉田茂赠送的“平和钟”颇感兴趣,一方面说明了日本承认德国在二战中对俄罗斯、对伏尔加格勒所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日本一些政要又为什么一再地参拜靖国神社,不愿意承认对世人,对中国所造成的伤害。希望这个钟声能唤醒日本的忏悔之心,敲响世界永远和平友好的声音。
傍晚,坐在伏尔加河的游轮上,与伏尔加格勒商学院法律系的同仁们喝着地道的俄罗斯沃特加,边回忆20世纪中俄人民共同遭受侵略的经历,边叙怀两个伟大的民族的友谊,庆祝伏尔加格勒分别在1994年与吉林,1997年与成都成为友好城市。随着游轮的前行,唱起悠扬的“喀秋莎”,尽览伏尔加河两岸生起的袅袅炊烟。随着游轮上豪放的迪斯科舞曲,我们忘记了年龄,在宁静祥和的伏尔加河游轮上疯狂地跳着迪斯科,让思绪奔放向前。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人显得那么渺小,又是那么无助;而在人与人的抗争中,力量是相对均衡的,可以通过理智操控,也可以通过法律和外交调停。战争是市民的战争,积极参战的是军人,消极参战的是百姓,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历史上的战争还是现代的武装冲突,平民伤亡的数字永远高于军人。战争是残酷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中没有一方胜出,而人类始终是这场博弈的失败者。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