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刚出头的吸毒人员宋华,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他认为现在过得很幸福。因为关心帮助他的人有“5个大姐,一位大哥,还有一位大叔”。
宋华原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在铁路系统上班。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交友不慎及对毒品的好奇,开始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出来后,“铁饭碗”随之也丢了。现在,他在家乡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东河社区开了家综合小商店,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觉得很舒心。
在中华路街道办事处的禁毒办公室里,宋华与帮教他的7个人正在敞开谈心。
这7人当中,除了东河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禁毒专干以外,工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来了,就连社区德高望重的居民小组长也亲自赶来。
记者注意到,这么多部门的这么多人集体帮教一个吸毒人员,在记者的采访生涯中还从未遇见过。大家挤在不大的办公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聊完后,记者问宋华:“现在还想毒品吗?”
“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温暖我,再想毒品就真的对不起他们了!”宋华笑着说。“宋华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帮教,是得益于我区最近创新实施的"4+X"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定西市安定区公安局副局长、禁毒办主任陈怀军说。
定西首创 “4+X”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我国首部禁毒法已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最大的亮点就是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强调戒毒工作与社会的衔接。于是,如何创新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成为摆在各级禁毒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4月9日,安定区被甘肃省禁毒委确定为全省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区,并由甘肃省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省禁毒委副主任何挺亲自主抓。自那时起,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禁毒委主任杨振军就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要往社区跑,有时候一天要跑几趟。发现问题,就地商量解决问题。”
“我们区之所以能被省里列为试点区,这首先是对我们禁毒工作的肯定,由此感觉责任更重了。”杨振军说,当时全区禁毒部门上下都非常振奋,表示一定要把试点工作搞好,争取“拿的出手”!
4月15日至20日,安定区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区禁毒委结合实际,提出了6项举措。其中第4项就是要求创新“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灵活应用,因人而异建立“4+X”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
安定区公安局副局长、禁毒办主任陈怀军告诉记者,所谓“4+X”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就是对每个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建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家庭成员”4人组成的固定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因人而异、灵活操作”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再增加一个或几个“X”工作人员,形成“4+X”工作小组,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陈怀军举例说,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这个“X”就是民政部门,以便对他进行生活救助;对于下岗无业的,让劳动部门进入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劳动技能培训解决再就业;对于未成年的,让心理学社会工作者进入小组,以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总之,就是采取"灵活式"的方法建立不同的社区(康复)工作小组,针对每个吸毒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动态式"的管理。”杨振军认为,通过采取灵活、动态的办法,将禁毒委各成员单位、社会各界力量有机协调起来,形成了“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专业组织提供指导和服务,公安、司法、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志愿者、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
甘肃省禁毒办副主任、省禁毒总队总队长曹义鸿介绍,“4+X”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在全国禁毒部门尚属首创,这率先为戒毒康复工作向社区延伸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个“X” 戒毒工作“被动”变“主动”
一项新举措的创新实施并非空穴来风,定西安定区创新“4+X”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也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漫长的嬗变过程。
陈怀军介绍,近几年来,就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实施“一帮一”的禁毒帮教模式的时候,安定区就率先建立健全了“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提出了“居委会主抓、管段民警强抓、居民小组长专抓、家庭成员长抓”的“四抓”工作方法,使“日监控、月帮教、季考核、年结论、定期尿检”的帮教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在安定区禁毒工作中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区558名在册的吸毒人员中,戒断巩固3年以上的238人,戒断率高达42.7%。
“但"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陈怀军说,这种固定化的帮教模式过于形式化、片面化,针对性也不是很强,不能更好地为帮教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往往得不到吸毒人员及其家属的配合,帮教工作显得有些被动。
如何在“四位一体”帮教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为健全、更为灵活的新模式,成为了安定区禁毒各部门的当务之急。这时,禁毒法即将实施,安定区被列为全省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区,于是“4+X”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被提了出来,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在试点中付诸实施。
吸毒人员中有32名是蔬菜种植户,乡镇蔬菜协会、马铃薯协会作为“X”,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并积极联系拓展销路;吸毒人员中有8名从事个体工商,当地工商部门作为“X”,为他们不仅减免了工商管理费,还隔三差五找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经营状况……
“可以说,一个"X"盘活了戒毒工作,这项制度从4月15日开始实施以来,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陈怀军说,与“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相比,新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将戒毒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现在吸毒人员都能主动配合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截至目前,安定区共建立“4+X”工作小组207个、工作人员800多名,参加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两人,参加社区康复协议的161人。杨振军告诉记者,有一些在山东、海南打工的吸毒人员,都能主动回来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书,接受社区康复。
经费短缺 严重制约“4+X”模式正常运行
安定区一位35岁的老司机因吸毒被强戒、劳教,其间他的驾驶执照因为没有参加年度审验而被作废了。出所后要重新参加学习、考试才能重新拿到驾照,而且要重新考取驾照至少需要5000元,因为手头钱不够,他一筹莫展。
万般无奈,这位老司机主动到当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将当地运输协会纳入到“4+X”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内。在运输协会的协调下,这位老司机仅花了1000元就重新学习、考试,最后顺利拿到了驾照。
“"4+X"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刚运行的时候,我们还一度担心这个"X"不好协调,特别是担心一些非禁毒委成员单位不愿介入。”杨振军说,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单位或组织不愿意进行帮教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经费问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条件很差,连必要的电脑、电话都没有,特别是在农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大都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杨振军向记者诉苦。
安定区副区长刘娟玉近几年来一直分管着当地政法和财政工作。她坦言,禁毒法虽然规定了要将社区戒毒(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作为干旱贫困地区的定西市安定区,要将这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还存在着很大困难。
而在陈怀军看来,社区戒毒(康复)专业工作人员也相当短缺。他介绍,由于原来没有固定的社区医生,在试点中临时抽调了一部分医务人员,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种模式不利于长效机制的形成。
陈怀军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协调解决社区戒毒(康复)专业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医生)的编制、工资等问题,以便“4+X”社区戒毒(康复)模式能更好地运行下去,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积累更多更好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