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北京奥运会首批海外志愿者抵京,他们将在奥运期间担当媒体运行志愿者。从今天(23日)起,这些志愿者将在清华大学接受为期一周的中国文化培训。从7月9日开始,全部292名海外志愿者将陆续走进奥运场馆进行实战演练。
从10所海外高校选拔 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初开始,北京奥组委同海外10所高校逐一接洽,从今年2月18日到3月9日,媒体运行部陆续派出7个面试小组分赴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海外签约大学,面试选拔出了292名媒体运行志愿者。
这些海外志愿者分别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爱默森学院、爱荷华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海外高校。他们到达北京后,将分别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与这些高校的志愿者们同吃同住。
须明白运动员说的俚语 “他们必须在看过体育录像后就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新闻稿件。”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负责人介绍,海外志愿者需要明白多种体育语言的表达方式,并记录比赛情况。首批志愿者已接受过看录像写新闻稿的培训。
此外,志愿者还需要与运动员直接对话,并逐一记录运动员陈述的所有重点内容,所以志愿者英语水平的高低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拔标准。
志愿者还必须明白运动员说出的俚语、口语化的语言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语气。
吃住不搞特殊 据清华大学的李进老师介绍,这些志愿者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二三岁,而且都是首次来到北京,但清华大学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特殊的食宿安排。
首批海外志愿者将住进清华大学的留学生宿舍楼。在饮食方面,学校为其配发了食堂饭卡,他们将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一样去食堂自行打饭。“经过在美国的学习,他们基本都会说简单中文。”李进老师说,学校并不担心他们的自理能力。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