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6月23日电 (记者曹凯 艾福梅 夏晨)走进位于中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吴南女寺,在一间被当作教室的小屋里,记者见到了一位裹着紫色传统伊斯兰盖头,看上去十分端庄贤淑的妇女。
她就是吴南女寺的女阿訇金梅花,今年44岁。
金梅花一天的生活十分规律。“除非去给去世的穆斯林送葬,其余时间我基本都在寺里,给穆斯林妇女讲经授课。”金梅花说。
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波斯语的音译。原为伊斯兰学者、宗教家和教师之意。女阿訇是中国的“独创”,在许多阿拉伯国家是没有的,这反映了宗教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及信教群众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
金梅花的班上有15个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她们一般要两年才能学会一本《古兰经》。
“很多妇女小时候也没有上学,虽然是穆斯林,但是就连穆斯林的《古兰经》都不懂。所以我要教不识字的妇女念《古兰经》,希望她们能够从宗教中获得启发,学会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金梅花说。
由于不能像男性穆斯林一样到清真寺听讲或做礼拜,许多女性不得不在家里学习。为了让更多女性了解伊斯兰教的真谛和《古兰经》教法思想,金梅花便决定去做一名女阿訇。
金梅花说:“女阿訇可以更好地与同样身为女性的信徒们进行沟通,教导她们成为出色的穆斯林。就某些方面而言,这是男阿訇无法做到的。”
然而,中国的女阿訇不能领拜,金梅花和她的穆斯林学生每天只能通过礼拜堂角落里的扩音器跟随着旁边男寺一起做礼拜。
不过,女阿訇在传播伊斯兰知识、坚定穆斯林妇女的信仰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清真女寺不仅是穆斯林妇女的宗教和社会活动场所,也是她们的学校和课堂。妇女们除了可以跟女阿訇学习宗教知识,还可以学习阿拉伯语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黑富礼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对宗教事务有了更多的需求,女寺和女阿訇的出现满足了女性信众的宗教需求,阿拉伯语的教学也让她们了解更多的知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黑富礼说,目前全区共有女阿訇80多位,在女寺开学授课的有10多位。
研究中国清真女寺史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水镜君说,中原穆斯林和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文化贡献,是清真女学和清真女寺的创办。早在明末清初,中原穆斯林就创办了女学。女学在清晚期演变为由女阿訇主持的女寺。清末到民国年间,与男女平等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清真女寺文化,迅速传播到国内绝大多数省市区。
中国政府倡导的男女平等也促进了女寺和女阿訇的发展。目前,在位于中国西北的国内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宁夏,回族妇女在政府机构、银行、公司等各行各业都发挥着作用。针对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的阿语女学广泛分布在吴忠和固原等回族聚居区。在不少清真大寺都有依附于男寺的女寺存在,女性穆斯林有了自己学习礼拜之地。
20出头的赵冬梅2005年毕业于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援建的同心阿语学校。和其他选择去东部客商云集的浙江义乌市做翻译的同学不一样,她选择了“为主奋斗”,来到了固原市袁州区的一所女寺。
这位戴着圆框眼镜,裹着紫红色头巾的腼腆的女孩毕业前就考取了阿訇证书。婚后一个月,就在女寺成了一名传道解惑的女阿訇。
“我现在有10个十六七岁的女学生,教她们学阿语。她们都来自农村,至少他们能学点阿语,多一门技能,日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到农村传播知识。”赵冬梅说。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