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粉丝:一个鼓励自虐的商业名词

  周杰伦在长沙贺龙体育馆开演唱会。我一个朋友躬逢其盛,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她说,你看就看吧,可千万别喊“某某我爱你”之类丢人的话啊。朋友反问道:你看我有那么神经吗?

  但她不“神经”不等于别人都不“神经”。
据她在现场发来短信说,粉丝们的疯狂让人认为他们是吃错了药。各种自虐式的尖叫、苦肉计式的献花、死乞白赖式的围堵合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身处长沙这座“最具娱乐幸福感”的城市,我对于明星们是有大恐怖的。还记得多年前郭富城来这里开演唱会,一个女的疯狂扑上去抱住他就亲嘴,而这一切还是在她男朋友眼皮底下发生的。大牌明星们虽然在公开场合总是一副无比“亲民”的模样,私下未必喜欢“粉丝”。一群男男女女为了一睹黎明的风采,捧着花在他下榻的酒店门口苦苦等了四五个小时,黎明却在保镖们的簇拥下扬长而去,自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看别人一下。

  那个唱《大中国》的高枫到我所任教的大学来演唱时,据说学生们都打破了门窗,“我爱你”的喊声响彻云霄。后来我在上课时说:拜托你们不要再让人将“大学生”这个名字和“弱智”、“幼稚”等同起来。无论做什么,永远不要以不尊重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这些年来,我几乎对每一届的学生都强调同一句话:无论多么高贵的人,如果他不尊重你,那你就一定不要尊重他;无论多么卑微的人,只要他尊重你,你就一定要尊重他。

  我最深恶痛绝的是商业机构别有用心炮制而由媒体煽风点火普及的一个词——“粉丝”。这个由英文音译而来却附加了强烈“中国特色”的词,包含着太多自虐的意味。我置身的这个“娱乐之都”,就是一个专业的“粉丝”制造工厂。先是由“职业粉丝”(也即雇佣兵)形成示范效应,再由媒体精心选择“粉丝”语录和“粉丝”故事,加以烘托造势,以期“感动中国”。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个阶段长沙的电视、报纸都在炒作一个所谓“铁杆粉丝”在遭到保安阻扰时“感人的”豪言壮语:“就是爬也要爬过去看心中的偶像一眼!”

  我一度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媒体这样津津乐道于那些明显违背做人常识的追星故事呢?比如,浓墨重彩地渲染某男某女多年来搜集关于某女星的所有唱片和纪念品,某女宣布非明星不嫁,某男要隆一个明星鼻子,某高中生会考前夜还跑去看明星演唱会,某大学生省吃俭用奔波各地追着看谁谁谁的所有演唱会……

  好在一个做“娱记”的学生帮我解开了谜团。她说你以为这些故事都是我们采写的啊,其实很多都是明星背后的“推手”公司所提供的。比如署名为她采写的某“钢琴王子”的长篇专访,其实她根本没写一个字,人家甚至不允许任何记者单独采访“钢琴王子”,所有的文字材料都由经纪公司提供。什么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是他的“粉丝”啦,根本无处查证也无需查证。那个“王子”的父亲倒是喜欢露脸,只可惜笑话连篇。比如在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一上来就说:“我第一次来长沙,感觉长沙变化好大啊!”惹得哄堂大笑,他老人家接着说:“长沙作为湖南的首都……”

  至此我才明白,造星者们苦心孤诣地营造“粉丝文化”,将盲目追崇包装为“年轻人的个性生活方式”,附加上“时尚”、“潮流”、“新派”、“反叛”的动人色彩,其高雅口号的背后,其实还是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尤其险恶的是,经过精心炮制和刻意引导,“粉丝”这个词已经包含着不惜一切、“无限忠于”的意味了。原本就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是很容易被这种“粉丝文化”所感染、所吸引的,而且本能地将父母和师长的劝导视为“代沟”。对此,我们只能视而不见、无可奈何么?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黎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