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有铁兵——记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武文斌(图)


  铁军有铁兵 记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武文斌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4日电  (记者李京枝)  6月18日凌晨4时45分,因在抗震救灾中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破裂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这名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二级士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26岁。

   武文斌,男,汉族,1982年10月1日出生,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程营村人。2002年高中毕业,同年12月入伍到“叶挺独立团”“红二连”,2005年8月以全团第一的成绩考入郑州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士官一队,2007年7月分配到铁军师直属炮指连实习,先后参加过“应急-06”活动、“铁拳-2004”涉外演习、“铁拳-2007”实兵检验性演习等大项任务。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被团表彰为“百名铁军之星”,先后三次被团评为“新时期二十二勇士”。

  武文斌同志是从铁军部队走出来的钢铁战士,他铁心跟党,竭诚为民,勤奋好学,扎实肯干,成为一名融我军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优秀青年。2008年5月13日,原本被连队安排留守的武文斌积极请战,坚决要求参加抗震救灾。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全力投身救援行动,先后参加了抢救遇险者、进村入户帮困解难、搜寻失事直升机、支援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任务。转移群众他肩扛背驮,走在前面。搜救直升机,他不畏山高路险,一直在前面探路,并3次滚下山坡,幸运地被树木拦住。在安置群众与参与灾后重建中,他主动加班加点,连队安排轮休他也不休息,经常一人干几个人的活,终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于6月18日凌晨4时45分不幸牺牲,在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光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008年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铁心跟党 传统在我心中

  武文斌一入伍,就被分到叶挺独立团“飞夺泸定桥”红二连。这让武文斌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刻都不曾忘记自己是红二连的传人。新兵时,得知小学课本上学过的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就出自自己连队时,激动地一夜没睡着觉。他在给父亲的第一封信中写到:“爸,我分到红二连当兵了,就是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那个连,我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入伍的第二天,武文斌和战友们一起参观了连队的荣誉室。当看到陈列室内革命前辈们夺得的一面面锦旗,听解说员讲解连队的光荣战史、战例和战将,武文斌年轻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拼搏,争当“新时期二十二勇士”。新兵训练结束时,他在宣誓仪式上代表新兵发言:“前辈创下的辉煌业绩,让我们感到自豪,新的历史荣誉要靠我们红二连的新一代去开创。”

  为了把连队的传统学好,他一有空闲就往荣誉室里钻,一张图片一张图片地看,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记。一天深夜,连长谢凤义查铺时,突然听到武文斌宿舍里有人说话,便推门进去准备批评一下,却发现战士们都睡得熟熟的,只有武文斌在说梦话,说的是他白天背记的长征的故事。

  通过刻苦努力,武文斌将红二连的传统故事背得滚瓜乱熟,讲起来如数家珍。离开了红二连,也没有把红军传统遗落,而是把红色基因深深地融入了自己的血脉。到炮兵指挥连后,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们谈红二连的连史,聊铁军的传统,讲自己的心得感悟。2008年初全师冬季野营拉练,行军中突然遭遇暴风雪,气温降至零下十多度。个别战士耐不住严寒,情绪不高。这时,武文斌站了出来,带头唱响《铁军之歌》,嘹亮的歌声冲破浓浓的雪雾,在旷野久久回荡,原本低沉的行军队伍,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走到哪 红军的传统讲到哪

  测绘学院有一个惯例,每名学员在入校后都要在全队进行一次自我推介。轮到武文斌,是在士兵政治课的前十分钟,担任这门课的是学院的陈鲁民教授。

  武文斌大方地走上讲台,很有礼貌地开始了介绍。当讲到来自光荣的“铁军”、“叶挺独立团”,更来自“飞夺泸定桥”连时,陈教授打断了他的介绍,向他询问了很多情况。他非常自豪地把所知道的师史、团史、连史一一向大家作了讲述,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从大家的神情和掌声中,他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铁军”战士的光荣和自豪。从此,他一有机会就讲铁军的优良传统和战斗故事,成了一名义务“宣传员”。

  最好的毕业证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连队考虑到武文斌实习期满即将返回学校,便安排他留守。

  一听说要留守,武文斌就急了,找到指导员,非要“讨个说法”。指导员高星说:“你考上军校不容易,还是先把毕业证拿到手再说吧。”平时一向好脾气的武文斌突然发火了:“指导员,你是不是不把我当连队的兵看?对我来说,能给党分点忧,给灾区人民做点贡献,就是最好的毕业证。”这一席话,让高指导员十分感动。就这样,武文斌争取到了参加抗震救灾的机会。

  刻在心上的入党申请

  徐鸿光是炮指连新战士中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的。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他的入党申请是在武文斌的指导下写成的。

  那天,徐鸿光向武文斌请教如何写入党申请,武文斌张口即来,一气呵成,有条有理。徐鸿光深感佩服:“武班长,你是不是心里早就装好了一份完整的入党申请啊?”

  武文斌却笑了笑:“入党就是得从心里入党呀!不学好党的知识,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我是越学越觉得差距越大,还得努力呀。”

  这句话对徐鸿光启发很大,不仅教会他如何写入党申请,也启发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党组织靠拢。

  特殊的党费

  武文斌父母年逾六旬,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弟弟8岁时因患脑膜炎导致智障,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靠在医院看门、打扫卫生挣点钱。苦日子中长大的武文斌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到部队后,无论是义务兵拿津贴还是士官挣工资,都是省了再省,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支牙刷能用半年。新兵徐鸿光问他:“班长,你一个月近两千块钱工资,怎么一瓶可乐都不舍得喝?”武文斌说:“我少花几块钱,我爸妈在家就能吃几顿好饭!”但在连队开展向灾区缴纳“特殊党费”活动时,武文斌不是党员,却积极主动地向党支部交上了口袋中仅有的200块钱。战友们有些不解,问他:“你平时一分钱都恨不得掰几瓣花,现在怎么这么大方?”他笑着说:“我家的生活虽然困难点,但灾区人民现在更困难,更需要帮助,我也要为党分忧呀。”

  党员突击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

  武文斌素质很优秀,入伍后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一直是党支部培养的积极分子。但由于他先后在多个不同建制单位工作,加之入党考察期有明确规定,至少要在一年以上,使他未能及时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但他从无怨言,从不气馁,始终以入党积极分子为自豪,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008年5月28日,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全力抢通都江堰市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公路。道路盘旋在赵公山半山腰上,海拔2100多米,是玉堂镇到水泉村的唯一通路,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多个地段被堵塞,村子成了“孤岛”,上千名群众面临缺水断粮的危险。当时余震不断,不时有滚石飞落,十分危险。连长决定组织党员突击队,负责最危险地段的抢险任务。话音刚落,武文斌也“唰”地站了起来,请求参加。连长说:“你虽然早已是入党积极分子,但这项任务太危险了,还是让党员们上吧。”武文斌坚定地说:“危险时不积极叫啥积极分子!请党在危险中考验我吧。”真诚的话语感动了全连官兵,党支部批准了他的请求。从这以后,只要有险重任务,党员突击队里总有武文斌的身影。

  永远的婚礼

  武文斌和妻子杨卫华是高中同学,两人感情深厚,经历了5年多相恋,一直到今年2月份,他才休了一个短假,领了结婚证,两人商定6月份武文斌一毕业就举行婚礼。

  汶川大地震后,部队要赶赴灾区抗震救灾。考虑到武文斌6月份实习期满将返校办理毕业手续,连队决定让他留守。武文斌坚决要求参战,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杨卫华。小杨有些不忍心,武文斌告诉她:“当兵就要随时准备上战场,现在灾区人民有难,作为铁军一员,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会一辈子心不安的。等我完成任务凯旋时,我要给你办个更体面的婚礼。”小杨支持了他的决定,天天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6月18日,武文斌因劳累过度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牺牲在抗震救灾战场上。噩耗传来,小杨悲痛欲绝,前往都江堰的途中,怀里揣着武文斌的照片,泪流满面地念叨着:“文斌呀,我一直等着你回来完婚,没想到这婚礼竟永远成了梦。”

  竭诚为民

  叶挺独立团红二连以纪律严明著称。作为当年毛主席“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一个试点单位,武文斌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更是积极的践行者。2004年7月下旬,红二连在确山军区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加演习。红二连驻扎在村民李树荣的一片板栗林附近。眼看就是收获的季节,栗子成熟后,有的随风而落,李树荣有些放心不下。武文斌自制了一个“板栗回收箱”,自觉地把捡到的栗子收集起来,每隔几天就送还一次。回撤前,李树荣为了感谢武文斌,专门送来一袋板栗。武文斌推辞不掉,便把30元钱塞到他口袋里,“买”了100多个板栗。看到红二连战士确实是秋毫无犯,李树荣感动得对指导员雷刚说:“这样的部队,老百姓放心!有这样的战士,是你们的骄傲。”

  救灾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5月15日下午4时许,武文斌所在的炮兵指挥连接到上级命令,和师教导队一起,迅速赶往都江堰市幸福街一倒塌的招待所,营救被掩埋的群众。官兵们赶到现场后才发现,招待所的一二层已经完全震垮,五层大楼成了摇摇欲坠的三层楼,随时都有可能在余震中倒塌,要展开营救就要冒很大的风险。

  看到迅速赶来的铁军部队,来自合肥市蜀山区的黄德军夫妇,紧紧抓住救援官兵的手说:“救救我妹妹吧,她刚来这边打工,就被埋在这招待所下面了。”

  考虑到灾区余震不断,在现场指挥救援工作的师政治部黄晓健主任担心造成大的伤亡,决定由教导队先派2个人上去。

  这时武文斌不干了!他看着眼中充满期盼的群众,不由分说就冲在了最前面,和师教导队一中队长苏岩波、二中队长金红权一起爬进了危楼。挖了两个多小时,手指都磨烂了,终于在一块楼板下发现了一个女青年。抬下来一看,还不是黄德军的妹妹。

  虽然十分疲惫,领导也打算换别的战士进去营救。但武文斌说:“楼内的情况我们最熟悉,还让我们上吧,我坚持得住!”他和战友再次返回危楼进行搜寻。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搜救,在危楼叠起的夹层中找到了黄德军妹妹的遗体,并把她抬了出来。

  就在武文斌他们坐下休息不到20分钟,一次强烈的余震中,这座危楼塌成了一堆废墟。

  看到这一幕,黄德军夫妇被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握着武文斌他们的手,热泪盈眶,连连说“铁军就是敢拼命,谢谢,谢谢!”

  抢险救人的急先锋

  5月17日,铁军师接到命令,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运重伤员任务。武文斌和代理排长李孝会作为骨干,被抽调到师直通信营。由于山体移位,道路严重被毁,判定方位、选择路线变得十分困难。精通军事地形学的武文斌担任尖刀班长,领着战友们翻越3座2500多米高的大山,艰难地突入三江乡。听说住在山上的一位老人家的房屋倒塌了,生死不明。武文斌向通信营教导员王斌建议,由他和通信营代理排长景灿等4名同志前往搜救。他们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找到那栋倒塌的房屋,拼死将全身七处受伤的老者马学友救了出来。

  “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儿子吧”

  5月21日下午,连队到玉堂镇赵公山执行“进村入户”任务。有几户人家住在1000多米的山上,至今音信不通。武文斌自告奋勇,带着韩军旗等几位战士前去搜救。

  上山的路都被泥石流、滑坡毁坏了,满是石头和淤泥,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武文斌背着矿泉水、抱着方便面走在最前边,遇到淤泥路段就一步步往前探,然后才让战友们通过。

  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一户刘姓大娘家中。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老伴早逝,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人。

  武文斌的眼睛湿润了,忙把矿泉水和方便面送到大娘手中,连声说道:“大娘,您受苦了!”

  刘大娘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握住他的手:“娃儿,你们从哪里来的,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武文斌忙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娘,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刘大娘看看满身污泥的战士,又看看废墟中的房子,欲言又止。

  “大娘,没事的。您有事就说吧。”

  大娘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屋里头还有一个电风扇,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武文斌二话没说,马上钻进摇摇欲坠的房子里,仔细地寻找起来。

  “找到了,找到了!”不一会,就听到他欢呼的声音。只见他拿着一个破旧的电风扇,兴高采烈地跑了出来。

  “是这个,是这个。长城牌的。”刘大娘高兴地笑了,“可惜的是用不上了。”

  “我来给您修一修。”武文斌笑着说。电风扇只是连接线断了,一会就修好了。

  临走时,大娘依依不舍:“娃儿,你们啥时候再来呀?”

  武文斌微笑着说:“如果大娘不嫌弃的话,就把我们当成您的儿子吧,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

  “嗯,嗯。”大娘泣不成声。

  “能为灾区群众多干点活,心里巴实”

  5月22日,连队奉命送大米到都江堰玉堂镇永固村。50斤一袋的大米,别人一次扛一袋,他每次都是扛两袋。代理排长李孝会把人员分成两组,轮换着休息,他总是不听招呼,一会儿在这个组干,一会儿在那个组干,忙得不亦乐乎。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士们都要他休息一会,他用刚刚学来的四川话说:“没事,我能顶住,我有一身力气。能为灾区群众多干点活,心里很巴实。”

  部队带回时,细心的王磊发现,从来队列动作非常规范的武文斌,两臂却抖个不停,摆也摆不起来,吃饭时,筷子也拿不稳了。

  让山上的灾区同胞吃上粮

  5月24日,武文斌和战友们像往常一样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清理废墟。到吃中午饭的时候,有村民反映说,山上还有几户灾区群众,缺少粮食,生活十分困难,连里决定当即向山上送粮,武文斌当即站了出来,带领有线排战士乔艳局4名战士往山上送粮。上山的路崎岖不平,陡峭难行,特别是有些路段因山体滑坡堵塞,背着粮食的战士必须从滑坡上爬过去,手脚并用。天气炎热,不一会,武文斌和战友们就浑身湿透了,劳累了一上午却没有吃上饭的战士们开始感到头发晕、腿发软,上等兵乔艳局更感到体力不支。看到这情况,武文斌立马把小乔背的粮食抢了过来,扛在自己肩上。小乔要抢回来,他坚持说:“谁让我当兵时间比你们长呢,你在路上扶扶我就可以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行军,武文斌和战友们把粮食送到了山上已断炊的灾区群众手中。老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握住武文斌的手说:“孩子,亏了你们呐,你们子弟兵就是咱们的救星。”

  “中午咋就没见你休息?”

  进入灾区以后,武文斌就没睡过午觉。

  驻扎在玉堂镇的时候,武文斌一有时间就跑到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帮着干这干那。

  一天中午,天气特别热,帐篷里闷得像个蒸笼,很多战士热得受不了,纷纷到帐篷外、树荫下乘凉。正在休息时,突然听到“砰、砰”的声响。开始大家也没有在意,在震区,听到什么样的声响都不奇怪,说不定就是哪家受灾群众在清理自家的废墟呢。

  但这个声音一直持续了快2个小时都没断,这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战友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武文斌正在一边打油菜籽。

  他手里拿了根长长的“连秸”(一种打油菜籽的工具),正在吃劲地打着。

  武文斌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浑身上下好象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豆大的汗珠还在不停地从脸上滑落。大家知道武文斌怕热爱出汗,但他丝毫不在意,虽然天气那么热,还这样热心地帮助群众,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赶紧跑过去帮他。

  “你歇会,我来。”代理排长李孝会一把就抢过了武文斌手里的“连桔”,“好事都让你干完了,让我们干啥啊?”

  “中午睡不着,帮老乡干点活嘛。”

  “武班长中午就没休息过!”旁边的战友们插话了。

  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战友们也都加入了打油菜籽的行动之中。

  每天中午,“砰、砰”的声音都会在连队驻地附近响起。其他连队的官兵在指路的时候常说:“听见那声音了吗?顺着声音找,就是炮指连。”

  闲不住的人

  到达灾区后,武文斌和战友们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灾区白天气温比较高,连队的任务量比较大,官兵们都感到十分疲劳,但武文斌却始终脏活累活抢着干。心细的战友发现,武文斌眼窝明显深陷,颧骨更加突出,身上的衣服满是汗渍,好像从来没有干过。有的战友就好心地劝他:“文斌,休息一下吧,看你累得人都变形了!”武文斌却淡淡地说:“不中啊,灾情这么严重,咱咋能歇着呢。”战士李伟伟问他:“武班长,你干活不累吗,也不休息休息?”武文斌回答道:“灾区人民有一个没得到安置,我就一天不休息。”

  最后一条短信

  紧张救灾之余,武文斌也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心上人,临睡前总要发发短信交流交流。

  6月17日晚上,他告诉杨卫华,当晚他们卸板材时,他干完本排的活,又帮了三排和一排,身体觉得很疲惫,心里觉得很满足。聊着聊着,疲乏的武文斌进入了梦乡。没想到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武文斌牺牲后,战友们打开他的手机,发现还有一条未读信息。这是小杨22时00分53秒发出的。

  “老公,你受苦了,等你回去,我去看你,请你吃好吃的,吃你爱吃的,给你按摩,让你舒舒服服!你困吗,要是困了,你就先睡吧。”

  这是他收到的最后一条信息。

  武文斌真困了,困得没有看到这段温馨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