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凌子
美国华裔医生余凯先(Cassian Yee,音译)最近成功利用克隆的“T细胞”,治好了一名患末期黑色素瘤的男子,且两年内未见复发,为全球首例成功克隆病人自身免疫细胞治好皮肤癌。
|
6月18日,美国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由美国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余凯先医生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名52岁男性病人的白血球细胞,从中抽取“CD4+T细胞”进行大量培育,再注射到病人身上。病人接受此治疗时黑色素瘤已达第4期,接受过数次化疗,很可能在数月内丧命。但在注射了50亿个“CD4+T细胞”两个月后,他的癌细胞竟完全消失,两年后也未见复发。科学家们估计,若确实有效,预计这一疗法将在5至10年内普及,以替换副作用极大的化疗及放射性治疗。
使研究和临床互动的双栖科学家
余凯先之前一直默默地从事研究工作,外界对他的了解并不多。
据“西雅图癌症护理联盟”网站报道,余凯先的童年是在加拿大度过,他童年的志向是帮助他人。高中毕业时,余就确定要从事癌症研究。他回忆说,“我认为,医学就是要不断进步,以帮助患者摆脱病痛。”他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马尼托巴大学完成大学学业,获得科学与医学学士学位,随后在多伦多安大略癌症研究院度过实习医生生涯。后来,他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成为一名内科住院医师。之后又在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完成科研课题。之后,他就将重点放在了癌症研究上。现在,他是哈金森医疗科研中心免疫监测实验室主任,是黑素瘤和卵巢肿瘤免疫疗法研究小组带头人。
余凯先希望将他的研究成果与临床治疗结合在一起,改进癌症治疗手段。他善于在科研和临床医疗之间找到平衡点,总是尽量与病人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到真实病情。他表示:“我是一个使研究和临床互相促进的双栖科学家。”余博士在西雅图癌症治疗联合医院专治黑素瘤和卵巢肿瘤,他还兼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UWMC)的副教授。在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他负责带领所有住院医师,教育大家以病人为中心。UWMC护士长尤妮斯•里维娅曾数度跟随余博士进行科研,她说:“他对每位患者都非常关心,不管患者及家属有任何疑虑,他都与他们热心交谈。”
让患者自己作决定
罗比纳特2004年死于恶性黑素瘤,她妹妹梅莉莎表示,“对我姐姐和我们全家来说,余博士不论何时都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在治疗姐姐的过程中,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风格让我们深受感动。”即使在罗比纳特病故之后,余博士也继续关心她的家庭,甚至专程参加她的家庭活动。
余博士的工作之一,是帮助病人选择适合个人病情的试验性治疗方案,而他的患者病情大都很严重。他说:“并不是患者听到的、书上说的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应该让患者及其家庭多了解相关知识,以便自己作出选择。”余博士表示,“每个人对待生活和疾病的态度都不一样。有些人想详细了解治疗方案。他们能了解到许多癌症知识,前来治疗时是带着大量信息、问题和个人想法的。我尽力让他们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治疗成功的标准,是让病人作出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决定,尤其是不治之症患者。”
余凯先发现,科研能给自己带来“延时的满足感”。当研究小组发现新疗法,在病人身上反应良好时,他觉得非常有成就感,“那些只待在实验室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因此我一直坚持与患者分享新疗法的感受。”
他的业余时间多放在家庭上。他的夫人是西雅图心脏病专家,夫妻育有两名子女。余博士说:“孩子改变了我的生活,同时也让我的工作做得更好。为人父母后,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每个时刻都那么珍贵。”(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