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原油价格冲击每桶140美元大关的时候,欧盟领导人和世界其他石油进口大国的领导人一样,越来越坐不住了。在6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欧盟夏季首脑会议上,27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专门研讨了日益严重的高油价问题;24日,欧盟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能源政策对话会又在布鲁塞尔召开。
这一系列举动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为居高不下的高油价“顽疾”寻找“医治良方”。
欧盟是全球性石油消费大户。欧洲一家名为“运输和环保”的非政府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国家目前日均进口石油价值10亿多欧元,是2003年的4倍;其年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如果均摊到每个欧盟公民头上,则为750欧元。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这些数字还会逐步增大。据欧盟官方统计,今年4月,欧盟国家家用燃油价格同比大增35%,交通用燃油价格也上涨了近13%。
高油价将影响到欧盟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渔民和卡车司机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呼吁欧盟及本国政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连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明确表示,不断上涨的燃油费用,正在削弱欧盟民众的购买力。低收入人群受到的打击更为沉重,“高油价”甚至可能使他们重新走向贫困。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欧盟决策者。作为短期“速效药”,法国总统萨科齐主张用“限制征收燃油增值税”的方法来解燃眉之急。根据有关规定,在目前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燃油,除了征收消费税外,还需征收税率不低于15%的增值税。萨科齐希望对此项增值税制定上限,即在油价涨到一定限度时,超出部分就不再征收,以减轻高油价带来的负担。但该建议遭到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反对。
欧盟委员会也提出,成员国可为一些受高油价影响较大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紧急帮助,比如将来每3年给每艘渔船提供最多不超过3万欧元的补助。
欧盟委员会在其题为《面对高油价》的文件中指出,20世纪爆发的石油危机,是由于产油国限产提价造成的,是政治原因促成的油价飙升;但这一次的石油持续涨价,却是“由于产油国的原油生产能力落后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造成的,而且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将进入“高油价时代”,欧盟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制定出长期应对高价石油的措施。
欧委会首先建议应扩大国际合作。欧盟积极支持22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国际石油大会,主张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以及国际能源机构、石油公司和投资银行共同协商,寻找应对高油价的“良方”。与此同时,欧盟还将加强现有的区域和双边能源对话机制。24日召开的“欧盟-OPEC能源政策对话会”就是例证。
其次,欧委会建议欧盟成员国利用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节能,并通过立法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根据英国的建议,欧盟委员会将于今年下半年考虑是否对节能产品减征增值税,并建议修改与能源相关的税收规定,以推动提高能效。
第三,希望尽快通过欧委会2007年9月提出的新能源政策一揽子改革建议,加大力度提高能效,促进欧盟能源供应多元化,力争实现到2020年减少20%能源消耗的目标。
如果欧盟的这些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对于稳定国际油价甚至降低油价,无疑是有正面作用的。但其作用究竟有多大,尚有待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