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重灾工业企业重建见闻 不屈不挠谋新生

  绵阳重灾工业企业重建见闻 不屈不挠谋新生

  美丰化工旗下的绵阳分公司,正在走出地震的阴霾:6月24日,这家在地震中损失超过7000余万元的化工厂,正式开建一座新厂区,由此拉开工业重镇--绵阳重灾工业企业异地重建的序幕。

  重建早就开始,机器已经轰鸣。

  6月21日,在一间合成液压机厂房,工人们正把钢条交错嵌入墙体。远远看去,从地面延伸到房顶的钢条,像给整间厂房包裹了一层密实的“钢铁外衣”。公司副经理郑必超说,光是厂房加固,就用了40吨钢材。

  没有什么比满足市场供应来得更迫切。5月21、22日,公司两度点火恢复生产。但生产仅持续了10天。在唐家山堰塞湖1/3溃坝撤离方案中,这里被列为重点。

  两度停产,工厂门口排起汽车长龙--各地销售商等待提货。可是,工厂产能只及灾前的30%。

  公司把全面恢复生产的时间,锁定为6月22日。不过,“全面”仅局限于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轻的一分厂,另一处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区,短时间难以恢复。“再坚持两年,等建了新厂,啥问题都解决了。”工人老何乐呵呵地说,他正同几位工友一道维修开裂的脱炭塔。

  在受灾企业户数接近2000户的绵阳,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18日,记者在另一户重灾企业--巴蜀江油电厂看到,各职能部门已在新搭建的帐篷和简易活动板房内恢复办公。尽管生产仍未复原,每天开往厂区的电煤专列一直没有停止。截至6月20日,电厂储煤已超过24万吨,接近最大储存能力。公司董事长蒋国俊称,受损较轻的32号机组将于27日恢复试运行,3天后可望并网恢复发电。

  6月20日,一份《绵阳市灾后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初稿“出炉”。方案将绵阳工业恢复过程初步确定为8年,前3年为恢复重建期,后5年为发展提高期。“过去以场镇为主、沿线拉开的布局方式将被调整。”市经委副主任刘伟解释说,未来的绵阳工业生产力布局更强调“集中发展”概念,尤其强调沿绵江快速通道、绵安快速通道产业集中发展对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承载作用。(记者 胡敏 曾实 董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