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区卫生防疫处于关键时期 挑战与机遇并存

  四川灾区卫生防疫处于关键时期 挑战与机遇并存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卫生部的直接指导下,四川举全国卫生防疫之力,承四面八方鼎力支援,采取及时、果断、有效措施,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个多月来,已累计完成消杀面积35.76亿平方米,调拨消杀药品5404.63吨,处理粪坑830.35万个(次);检查制水、供水单位20.17万户(点)次,监测饮用水样3.62万个,监测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1.4万户(次);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甲肝、乙脑等疫苗53.76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96万份、发放《爱国卫生公约》10万余份。卫生防疫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对一个月的传染病疫情阶段性分析表明,21个重灾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水平总体平稳,发病总数与近三年同期相比无增加,报告病例无聚集性,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灾区卫生防疫措施有力

  灾后第二天,四川省政府及时下发通知,对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按照“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规范防治”的原则,围绕“一个目标”、确保“三个覆盖”、狠抓“四个重点”,即围绕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确保防疫工作覆盖到所有村、所有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所有集中供水点,狠抓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整体推进卫生防疫工作。

  一、建立强有力的卫生防疫体系和机制。及早至上而下建立起当地政府、专业人员、广大群众三位一体的卫生防疫体系,建立起省、市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卫生防疫机制,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的有力、有序和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格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统筹军地、省内外卫生防疫专业队伍,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组建乡村卫生防疫队,分片包干。对不通公路的乡镇实施了卫生防疫人员空降,实现了21个重灾县的所有重点乡、村卫生防疫全覆盖。

  二、始终坚持依法科学规范防治。始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规范防治,提出了科学规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的十项措施,从不同层面制定完善了卫生防疫技术规范,大到总体要求、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安置点卫生防病技术方案等,小至消杀灭药剂的合理使用、蚊蝇密度监测方法等。可以说,涉及到卫生防疫的方方面面,有一套较为完善、操作性强的卫生防疫技术规范。

  三、狠抓重点疾病的监测防控。会同国家、省卫生防疫专家对灾后疾病防控形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范措施。建立了县、乡、村传染病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对疫情网络直报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及时建立实验室并启动手机应急报告疫情和监测信息系统。组织省、市州、县传染病医院(病区)开展了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并做好人员、药品、物资等方面的储备。在年初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基础上,组织医疗卫生人员采取固定、巡回等方式,对重灾区适龄儿童进行甲肝、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建立起重点人群免疫屏障。同时,做好应急接种霍乱、狂犬病等疫苗的各项准备。

  四、狠抓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控。对居民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确保有防疫队、有医疗队、有公共厕所、有垃圾堆放处、有开水供应点的“五有”措施落实。实行了严格的巡查制度,每天早晚巡视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患者,密切关注和排查发烧、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疑似病例,并做好疫情的报告、预测和预警。采用标语、广播、电视、报纸、短信等宣传形式,普及灾区群众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健康意识。针对堰塞湖次生灾害,及时制定了堰塞湖泄洪淹没区卫生清理实施方案,特别是强化了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淹没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指导。

  五、狠抓重点环节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切断污染源工作,卫生、环保、民政、畜牧、农业、林业、水利、经委、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在切断污染源、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地工作。加强了以灾区群众安置点、集中式供水、农村分散式供水为重点的饮用水卫生监督,按照饮用水卫生监督与管理规范进行监测,并实行每日通报制度。强化餐饮环节卫生监测监督,重点对灾区安置点集中供餐、灾后恢复餐馆(包括学校食堂)的监督检查,杜绝假冒伪劣、过期、腐败变质的食品流向灾区,严防食物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狠抓重点区域的疾病防控。加强了对重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分类指导、专业队伍调配、药品器械和后勤物资支持。加强了重灾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力量配置,首批19名优秀年轻干部已于6月6日赴11个重灾县卫生局挂职。

  七、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理污染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生冷、不洁食物,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垃圾,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等。

  灾后卫生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灾后卫生防疫仍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灾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加之高温、雨季的来临,增加了卫生防疫工作的难度;二是灾后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变,灾区废墟清理的量大点多面广,处理污染物的工作异常艰巨繁重;三是一些安置点规模较大,公共厕所和垃圾收运点等环卫设施配置不够齐全,环境卫生整治难度较大;四是灾区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遭受重创,多年建立起的县、乡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验室设备损害严重甚至工作用房倒塌,使卫生防疫工作更加举步艰难;五是堰塞湖、余震等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加大了卫生防疫工作难度。

  但是,也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卫生部等国家部委、全国各兄弟省市区和部队举全国之力,组织众多卫生防疫人员和专家云集四川,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三是全国、全川人民对卫生防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及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投身到卫生防疫,为做好灾后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所以,卫生防疫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防范灾后疫病需要持之以恒

  要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必须继续把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持之以恒的落实好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不能有丝毫松懈怠慢。下一步,四川将强化落实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发挥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二是在坚持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以灾区群众安置点为重点,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的及时和准确性,完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坚持依法科学规范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四是做好重点人群甲肝、乙脑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预防重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五是努力保障灾区群众的饮用水、食品卫生安全,落实卫生监督人员分区划片、定岗定员,巡回指导责任制,加强对集中供水、供餐以及分散式供水的监测监督和指导,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介水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来源:四川省卫生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