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邱继宝的红舞鞋
薛芳 发自台州
飞跃的辉煌得益于邱继宝特殊的标杆身份,而为了与其光环相匹配,他掉入了扩张的陷阱,无法停止。
|
飞跃之坠?
连日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明星企业——中国飞跃集团(以下简称飞跃),被各种资金链断裂的传言所包围。
曾名列“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首位”、常常被冠以“全球最大缝纫机厂商”的飞跃,它的掌门人邱继宝面临着一场自飞跃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由邱继宝1986年创办的民营企业“飞跃”,是我国缝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年产各类缝制设备500多万台的能力,其中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的50%,占国内的70%。
导致飞跃之困的最初起因是4月份一些银行的意外抽贷及民间债权人的起诉。这种状况下,邱继宝选择了向政府提出飞跃集团破产申请。此消息传开后,一时间,各大银行及民间债权人纷纷上门索要债款。
据《财经》杂志报道,飞跃目前欠银行贷款约18亿元左右。所欠18亿元银行贷款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均有涉及,并以其主办行——农行台州分行数额最大。该行还为飞跃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2亿元出口贸易贷款作担保。
而一些在台州没有设立分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向飞跃提供异地贷款。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均在其列,其中以广东发展银行所贷数目最大,累计金额估计超过3亿元。
此外,飞跃还有民间信贷资本来自金华、永康等地。
飞跃申请破产的消息一传开,立刻触痛了银行的敏感神经。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宁波分行在收到飞跃的到期还款后,均拒绝续贷,这对邱继宝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此刻,对邱继宝来说,可以用焦头烂额形容。当本刊记者拨通他电话以求证事实时,他总是以开会为由,匆匆忙忙就挂断了电话。6月14日,飞跃集团的董事长助理陈国强先生向记者回应,“飞跃现在已经不想对媒体说什么了,邱继宝董事长认为做好企业,是对所有现状的一个回应。”
而此前,邱继宝一直保持着明星企业家的风范。3月底“两会”结束后,邱继宝保持着他的神采飞扬,他在电视上传达“两会”精神,自信地介绍“飞跃”的缝纫机能卖到一台1000多美元。
上世纪90年代,邱继宝300元起家、以缝纫机制造走向世界的事迹见诸报端,并广为传播。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邱继宝成为首批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的民营企业家,达到人生的巅峰。
2008年,邱继宝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熟悉邱继宝的人告诉记者,“邱继宝本人非常随和,也很简朴,对有能力的年轻人非常支持,总的来说,有大企业家的风范。”
邱继宝大气,这在台州颇有口碑。台州媒体对当地的五家大型缝纫机企业有一个顺口溜,“飞跃的邱继宝大气,中捷的蔡开坚霸气,捷克的阮积祥锐气,通宇的陈小春文气,宝石的阮小明小气。”
据了解,这个明星企业家生活简朴,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很少出去应酬,一般吃饭都在食堂,家也在厂区内。他平常办公的地方,除了办公桌和接待客人的沙发之外,最吸引眼球的可能是另外一面墙边放着的几台老古董般的缝纫机。
虽然邱继宝本人有着非常多的社会荣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参观过飞跃,40多个国家的总统接见过邱继宝。但在飞跃的宣传片里,邱继宝更多展现的是飞跃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对自己各个时期累积的荣誉一点都没有提及;而与各种领导人的合影也没有出现在邱的办公室里。
对于这位简朴的企业家来说,明星化的效应,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为飞跃的发展保驾护航,但在另外一个时期,却又可能成为飞跃发展的桎梏。
外部困局
虽然飞跃的困境逐渐显露,但长期形成的光环似乎并未散去。
在台州工作了两年的河南人陈先生告诉记者,“飞跃是台州市最气派的缝纫机公司;每天下班的时候,簇拥着的员工走出厂门,陆陆续续就需要半个多小时;前几年,要进入飞跃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6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飞跃总部,觉得用“气派”来形容飞跃倒也贴切。
这个在周边村落中拔地而起的狭长的园区是飞跃工业城一区,占地600多亩;马路对面,是飞跃二区,占地300多亩。
两个厂区被一条马路分隔开,宽阔的马路上绿草茵茵,点缀着非常考究的路灯。站在飞跃二区的门口,可以看到飞跃一区界墙上硕大的广告牌“造最好的缝纫机”。
但此际,飞跃显得尤其安静。已是下班时间,三三两两,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人偶尔走出飞跃的厂门。
一个走出厂区的女员工告诉记者,她在飞跃已经工作了5年,3月份的时候集团是裁减了一批人。当记者问及最近的工作量时,她告诉记者,“从5月份开始,工作量少了很多,以前经常需要加班来赶工,现在活不是那样多了。”
工人的活计变少,反映出飞跃的一个困境,因为上游纺织行业的萎缩,拖累了下游的缝纫机行业。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纺织业出口萎缩,飞跃的海外订单大幅减少。
台州市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飞跃今年1月至4月的出口总额为1848万美元,与去年同期3300万美元的出口额相比,大幅下跌44%。
一位长期关注缝纫机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造成飞跃资金链紧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外贸出口遭遇一定的阻力,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内需不足。
江苏省最大的缝纫机经销商夏伟量告诉记者,“缝纫机的销售去年一季度大概有6000万的销量,而今年一季度不到3000万;二季度预计不到1500万。”
飞跃所在的行业还面临更多的外部限制。一位不愿意公开其姓名的台州缝纫机生产商告诉记者,“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使缝纫机产业也不断发展,已经造成供大于求的状况。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但是成机价格没有变动,就是因为供大于求。”这位缝纫机生产商是与中国的缝纫机产业一起成长的,对行业有很深的感情。
外围大环境的惨淡,导致缝纫机企业整体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最先受到挑战的竟然是飞跃。这说明飞跃的困局,不仅在于外部,也有其特殊性。
扩张、陷阱、继续扩张
一位熟悉台州缝纫机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邱继宝今天的困境主要源于政府给了他无数的荣誉和政治光环,让他“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企业究竟为什么而存在,更大程度上他可能是为了满足各级政府的政绩而扩张,这就给企业埋下了隐患。
这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飞跃的问题,在2002年和2003年就暴露出来了,靠着银行的不断‘输血’才支持到今天。”
“为了和现有的光环相适应,飞跃扩大了很多东西,”该人士透露,“不超过10亿的销售额,被说成了30多亿。不仅如此,而且内部重复买卖,从厂子卖给销售公司,从销售公司卖给外贸公司,每一个环节还都给政府缴税。”
这样夸大业绩,当然与维持企业的光环有关。由此可以看出,邱继宝这个台州企业圈公认的明星企业家陷入了一个怪圈,他的人品、工作风格与他现有的荣誉是一致的;但与累积的荣誉成正比的应该是不断上升的销售额、纳税额,这些才足以支撑这么多的荣誉、政治支持和银行信贷。
在危险爆发之前,邱继宝所拥有的明星企业家的光环,也给他带来了发展产业以外的其他便利。
资料显示:1994年,邱继宝将公司更名为“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此后多次获得批地和征地。
1994年,飞跃“扩大工业缝纫机出口技改项目”再次得到征地政策,于1996年前后以出让和划拨方式获得下陈镇陈洪村近300亩土地使用权,即目前“飞跃二区”的大部分。
另外一次较大的批地在2001年,下陈街道(前身为下陈镇)决定在机场路和洪三路交叉口,建设“占地面积近2平方公里”(即3000亩)的飞跃工业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这个计划涉及到5个村2000多村民的拆迁安置。
这些“低成本”土地,加上大量土地带来的银行贷款,给了邱继宝扩张的底气。
在飞跃的网站上,“飞跃集团”的构成有:飞跃股份有限公司、飞跃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10家邱继宝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以及18家海外分公司、22家国内销售公司。
据了解,在房地产市场火爆时,邱继宝在天津、山东等地亦有所投资,飞跃庞杂的扩张给资金周转带来了压力,亦带来财务“不明晰”的质疑。
如此一来,似乎更容易明白台州市政府自飞跃问题爆发以来给予的高度关注。
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协会5月9日发布的一份行业动态说:“中央、省、市、区各级政府对飞跃当前碰到的困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想方设法帮助飞跃渡过难关。”
如何拯救飞跃,这是过去两个多月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级政府反复磋商研讨的一道难题。而邱继宝和他的企业能否重生,当地政府的援助之手异常重要。
据《财经》报道,浙江省经委已牵头紧急召开了“债权银行会议”,要求各家银行维持现状,不要切断飞跃的资金链,“一切都不要变”。
此外,据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已采取资产重组、临时借用资金、收购资产等方式,帮助飞跃维持生产。飞跃内部也已经启动“瘦身计划”,包括增产盈利产品、减产或停产微利产品、处置主业外的资产等。
一家民营企业,能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如此关注,得益于邱继宝特殊的标杆身份,而为了与其光环相匹配,有时候企业家会掉入扩张的陷阱,之后为了缓解资金链条的紧张以及继续得到政治资源,又不得不继续扩张,勉强支撑。这导致了飞跃今天的困境,
而邱继宝本人,则穿上了有魔法的红舞鞋,已经停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