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最新进展(图)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第三十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第三十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通报了青川县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通报了青川县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

  (2008年6月25日)

  一、最新灾情

  截至6月24日19时,全省地震受灾累计遇难68673人, 18458人失踪,累计受伤360352人,临时安置8206999人。

  二、财政收拨救灾资金情况

  省财政厅共收到抗震救灾专项资金342.4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321亿元,各类捐款21.45亿元。省、市财政共向灾区下达救灾应急资金83.94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下达资金63.49亿元,市县财政自有财力安排20.45亿元。

  三、伤员救治情况

  全省各类医院共收治灾区伤员和病员2073390人次,累计住院伤员90826人,其中重伤员16518人,治疗出院伤员77820人。院内死亡伤员2540人。现在川住院伤员3812人,重伤员248人,转省外现住院伤员6654人。累计抢救复苏危重病人10472人次,开展手术38333台次,巡诊服务54.02万人次;对所有在川住院残疾伤员开展医疗康复工作。

  四、卫生防疫情况

  卫生防疫工作已覆盖重灾区全部受灾村和受灾群众临时居住场所,其中98.5%的村有2-3名卫生防疫人员开展工作。军地防疫队伍累计消杀37.62亿平方米,处理粪坑899.12万个次,发放防病宣传材料1299.5万份。灾区无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五、物资保障及受灾群众安置情况

  下拨帐篷121.21万顶,方便食品43554吨,饮用水45795吨,粮油12.79万吨,棉被(絮)245.79万床,衣物118.18万件,成品油30.78万吨。

  6月24日省外援建活动板房新建13850套,累计建成287092套,材料运抵现场待建147433套。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和雅安等6个市州累计建成过渡安置房1157590套,除省外援建外,农民自建852217套,政府统建13360套,社会捐建4921套。

  六、防止次生灾害情况

  堰塞湖:34处堰塞湖已排除险情15处。唐家山堰塞湖后续排险处理勘探钻孔继续实施。安县肖家桥堰塞湖和北川唐家湾、孙家院子、罐子铺堰塞湖继续开展后续排险施工,其中安县肖家桥堰塞湖24日调动机械设备33台,开挖土石4万立方米,累积开挖土石方35万立方米;平武文家坝堰塞湖受马鞍石堰塞湖泄流影响,泄流槽局部溃决,水位下降9米,目前蓄水80万立方米,流量6立方米/秒,泄流过程无人员伤亡。

  震损水库:完成应急抢险方案设计1710座,高危以上水库全部完成设计。所有1803座震损水库均降低水位运行,已放至死水位208座,其中溃坝险情水库69座全部放空。累计除险773座,还有934座正在紧张抢险施工。已派出专家组对334座高危险情以上水库进行现场督查,正收集整理震损水库典型设计。

  堤防:495处震损堤防应急方案报审完毕,完成应急除险324处、473.8公里。重大险情堤防已完成应急除险25处,正加紧抢险20处。

  七、基础设施恢复情况

  交通:G213线映秀-汶川段继续在彻底关大桥下游200米处填筑河道,为搭建渡河钢便桥做准备。S302线北川-茂县段,因堰塞湖原因需改线,改线段全长47.2公里,已抢通17.8公里。S303线耿达至映秀段已抢通7.2公里。

  通信:绵竹清平乡实现移动公司GSM公网覆盖,灾区仅有绵竹市天池乡因堰塞湖影响人员整体撤离未恢复公众通信。

  供水:灾区城市(北川老县城除外)供水正由应急供水向常态供水过渡。解决乡镇供水设施受影响的91.55万人的临时应急饮水,恢复覆盖98.88%。基本解决农村供水人口临时饮水问题,其中抢修恢复原有供水工程1459处,解决296.08万人;新建应急集中供水工程2082处,解决193.74万人;抢修、消毒、恢复分散供水解决82.74万人;还有2.62万人通过送水解决。已有411处活动板房安置点建成供水设施,解决了安置点34.72万人的饮水问题。

  供电:重灾县(市、区)已恢复或临时恢复供电。

  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

  新闻中心新闻发布组

  

  青川县抗震救灾新闻发布稿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08年6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青川县是汶川5.12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是6.4级最大余震的震中。一个多月来,我们在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统筹安排,重点推进,全力以赴抓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落实。

  青川处在摩天岭与龙门山交接的若干个地质断裂带上,三大主断裂带全部经过青川,映秀主断裂经过我县马公至沙州一线等20个乡镇,历来属地震频发区。“5.12”汶川8.0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其破坏程度达到11度且余震不断,其中余震震中在青川4级以上的47次,5级以上的5次,6级以上的2次,最大的6.4级余震也在我县境内。

  不断的余震,造成更加惨重的危害和威胁。一是房屋受损和垮塌面不断加大,5.12特大地震后,经专家鉴定,全县仅有15%的房屋可维修加固居住,不断的余震过后,现在全县仅有5%的楼房可加固使用。二是“五通”反复中断,反复抢通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又反复中断。三是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加大。全县形成36处堰塞湖,大多数山体裂缝愈来愈大,潜在威胁严重,泥石流、滑坡、崩塌体规模巨大,数量多达数亿立方米。江河拥堵严重,堰塞湖淹没河谷平地,可供安置点太少。四是受灾群众安置难度增大。全县有12万人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有5万人县内很难安置,受灾群众基本上是耕种无土地、建房无地基、出行无道路,安置压力十分巨大。如我县石坝乡可供临时安置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仅8处,共37.5亩。五是耕地损毁严重。损毁耕地14万亩,不可复垦的土地较多,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

  进入受灾群众安置阶段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按照“三个一”(守住一个底线,力争一个目标,保持一种状态)、“三个全覆盖”(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群众工作全覆盖、救灾款物发放全覆盖)的要求,狠抓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落实,基本实现了“五有”目标(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医疗),基本守住了不饿死人、不发生疫情、社会保持稳定这“三条底线”。

  一、全力以赴抓安置

  我们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多策并举,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一)创造性提出“五种安置模式”解决住的问题

  一是县内统筹安置模式。对房屋损毁,但耕地、水源等必须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丧失,且无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受灾群众,采取就近就地或县内异地避让的办法进行安置。鼓励群众采取以经济适用的竹、木、稻草、油毛毡等为材料,搭建能避暑、能防水、能过冬、适用够用的过渡安置房,坚持“以发促建”,及时兑现2000元的补助,目前已建成过渡安置房4.1万户,6月30日可全部完成自建房5.6万户;适度推进活动板房建设,主要用于医院、学校、机关等公用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截止目前完成场地平整2274亩,到位板房1.2万套,建成板房10091套,入住3510户。二是县外异地安置模式。3000名群众已外迁相邻的剑阁、元坝等友邻兄弟县区居住。三是教育寄读安置模式。组织中小学生1400余名到浙江、山东烟台、广东东莞等地寄读。四是投亲靠友安置模式。按照“以人算帐、以户结算、整体搬迁”的原则,由各乡镇登记造册,县财政在国家补助之外另给每人补助3000元。目前投亲靠友安置的群众已经达到1100多户4000多人。五是企业援助安置模式。通过派员洽谈、现场招聘、劳务培训、资金支持等措施,全县新提供了1.5万个就业岗位,已有3000多名受灾群众到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新的岗位就业。

  (二)完善制度快速调拨,妥善解决吃的问题

  成立了抗震救灾物资调配组,由三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县纪委、县监察局全程监督,出台了《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对救灾物资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归集、统一保管、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对各类救灾资金做到了专帐管理、专户存储、统一划拨、专款专用。严格救灾物资资金监管,出台了《关于在救灾物资资金发放中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三公开”(公开接收救灾款物情况、公开救灾款物发放对象、公开救灾款物发放结果)、“三确保”(确保救灾款物全部入库、确保应发对象全覆盖、确保救济救灾款物不滞留)、“三严禁”(严禁在救灾款物发放中优亲厚友、严禁救灾款物管理人员吃喝救灾物资、严禁以各种形式倒卖救灾物资)的监督管理机制。所有救灾款物都坚持由村、组监事委员会现场审验签名,户主签名,组、村、乡镇签名,公示公开,保证了全过程都有人监督。对3862名“三孤”人员按政策进行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8亿元、粮食1万吨,安抚金已发放70%。目前“每人1斤粮、10元钱”补助已发放到7月28日。严格执行2万元永久性住房补助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建设进度予以兑现。

  二、全力以赴抓“两防”

  (一)防次生灾害发生。全县共有36处堰塞湖。由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武警水电部队负责施工,对红光乡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处较大的堰塞湖进行疏浚,并建立了8个观测点,坚持24小时监测,完善了应急避险预案。加强对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通过全民拉网式排查,共有3000多处地质灾害,经专家组鉴定排查出重大地质灾害978处,对35处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立项申请治理。加紧对城乡危房进行全面鉴定。

  (二)防疫病发生。全县组建了36支专业卫生防疫队伍,有专业防疫人员731名,组建了572支群众防疫保洁队伍,参与人数达到3724人,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全力抓好消杀灭和疫病防治。消杀工作做到了“三确定”(定人、定点、定量)、 “三覆盖”(全面覆盖灾区所有乡镇、住户,覆盖所有灾民临时安置点、群众聚居地、伤员医疗点,覆盖所有抗震救灾工作人员居住地)。

  三、全力以赴抓“五通”

  交通方面,实行交通管制,科学调度,保证了金子山至乔庄线路的顺畅。全县36个乡镇仅有到马公乡的公路不通。105个村恢复通村公路,除马公、石坝、红光外,全县余下的31条通村公路可于6月30日全部抢通。供电方面,县城各居民安置点供电面达100%,33个乡镇实现了供电,红光、石坝采用发电机供电,马公因整体搬迁无人居住未供电,目前,85%的村通照明电,30%的村通加工电,6月30日所有村的居民集中点可通电网供电。通信方面,全县电信固定电话已全部畅通,移动通讯仅有马公1个乡未通。供水方面,全县所有居民安置点全部解决生活供水,100%的村都能用上安全放心水。广播电视方面,85%的村通广播电视,7月5日前,所有村广播电视网络、自办节目可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

  四、全力以赴生产

  一是抓农业恢复性发展。全县有耕地28万亩,损毁14万亩,已经恢复耕地8万亩。“双抢”工作全面完成,全县抢收油菜籽6000亩、小麦5万亩,完成大春插播7万亩,对未毁农作物做到了应抢尽抢,颗粒归仓,应种尽种,不留空地。二是抓工业恢复性发展。鼓励企业维修厂房设备、清理厂内废墟、协调电力运输供油、抢修矿山道路,全县已有川珍实业、蓉成制药、晶晶石英砂等规模企业初步恢复生产。

  五、全力以赴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全县建立了260个居民集中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管委会86个。一是迅速恢复商业金融网点。大力发展帐篷小卖部、帐篷理发店,帐篷小餐馆、帐篷邮局、帐篷银行等“抗震救灾便民店”,全县商贸企业已恢复1353家,已恢复城乡商业网点1473个,餐饮店413个。二是尽快恢复上学就医的秩序。加快活动板房建设进度,确保7月25日前完成,确保8月1日学校正常开课、医院正常营业。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按照“真情关心,依法办事,分散化解,正面引导,落实责任,长治久安”的要求,做好遇难学生家长稳定工作。四是着眼长远抓好灾后重建规划。省政协专家组和四川大学专家组已经开始对青川灾后重建进行规划,目前,已经对行政区划调整、产业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规划。

  六、强化保障,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工作全面胜利

  一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指挥系统,并根据工作推进需要,及时调整领导力量,确保各项工作强力推进。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物资、资金的调配,先期启动一批事关民生的项目,把受灾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全力解决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恢复,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三是着力抓好灾后重建规划,目前已经启动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产业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体系建设等九个子规划。四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全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灾,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保证了全县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五是大力弘扬“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自强自立、不胜不休”的青川精神,不等不靠,奋力抗灾自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工作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