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丽正在向媒体介绍鸟巢漆艺作品设计理念 |
中国漆艺犹如一段悲伤的传说,它见证着华夏民族七千年灿烂辉煌的和坎坷的历史… |
走进鸟巢的古老漆艺——中国漆宝斋锦丽漆艺工作室作品“万鸟归巢、盛世和谐”巨型漆艺作品落户鸟巢
国家奥体中心“鸟巢”贵宾厅在万众历经数月的等待之后,终于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鸟巢贵宾厅长18米,宽15米,装饰一新的贵宾厅金色立面、银色镂花吊顶,特别是大厅两边的移动式屏风墙体,为大漆壁画《盛世和谐图》,由长11.8米的56面朱漆屏风组合而成,每面高2.9米,宽1.2米。
大红、厚重的大漆屏风配以金色墙体使得整个贵宾厅有了祥和,肃穆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这里,红色、金色和银色有着难以置信的协调。没有这大片的红,贵宾厅的肃穆大气通透雍容将会逊色不少。
屏风壁画采用我国濒临失传的锦丽堆漆工艺,选用天然植物漆、银朱、芡粉等特殊材料,经历80多道工序,历时9个月工期完成。
和墙体同高的屏风壁画,屏风的两面分别雕刻了汉代连理树相交为主体构成的巨大画面,绵长蜿蜒的连理枝下,生动刻画了华夏始祖与先贤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大漆屏风的主题画以大唐盛世为元素,以万鸟归巢、盛世民生为背景,构成一幅独特的人文景观,寓意神州开泰,华夏福祉,世界和平。
《喜鹊登枝》则为大厅中心的漆画,画心6.8米×2.2米,约15平方米,运用锦丽漆艺中的五朵锦花工艺(堆花、隐花、描花、台花、显花)等综合技法,采用天然漆、蛋壳、贝壳、金粉、银粉、金箔、银箔等特殊材料,经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历时7个月完成。
喜鹊登枝是中国传统画,传统漆艺的酣畅运用不仅没有弱化中国画的水墨意境,而是更加完整地再现了中国花鸟画的意象,所不同的,只是色彩更艳丽,富丽堂皇经久不衰。《百鸟迎春》则为7个大门上的壁画,高2.9米,宽2.3米,采用锦漆镶嵌工艺,选用天然漆、纯金箔、蛋壳等材料,经多道工序,历时4个月。
壁画金底象征金色大地,金色大地映衬下数万只银色的抽象飞鸟图案,因为采用了锦漆磨漆镶嵌工艺,其中的蛋壳镶嵌,贴金罩漆后的效果,犹如在千年的琥珀里育出新的生命体。
整个大厅经过漆艺作品的装点,喜鹊登枝,合欢连理,天地和谐为创作元素,围绕鸟巢特定环境,将诸多创作元素加以综合,使整个壁画系列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万鸟归巢和谐盛世”的巨型漆艺作品。
“喜鹊登枝,和欢连理,天地和谐”作为贵宾厅的主体装饰,体现了“鸟巢”的唯一性、国家性、经典性、包容性。而鸟巢贵宾厅采用中国传统漆艺也注定了“鸟巢”贵宾厅定位的唯一性、国粹性、原创性、不可复制性。
在这里,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彰显了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传承。体育作为人类最初的狩猎活动的延续,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华漆艺为“鸟巢”贵宾厅装饰艺术营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境界。使驻足贵宾厅置身漆艺氛围的国家元首和世界名人,通过宛如穿越中华历史文化艺术长廊,情不自禁地感染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世界各国来宾朋友的深厚情谊。
作为“国家奥体中心鸟巢贵宾厅壁画课题组”召集人、北京市漆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锦丽同时也是厦门锦丽漆艺研究所负责人。这位中国古老漆艺的挖掘传承者,漆艺大师一直致力于中国古老漆艺的发扬光大,在她和她的北京漆宝斋公司、中国漆宝斋艺术院、厦门市优必德工贸公司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最近几年,厦门漆艺逐渐完成了民间工艺向民族工艺的转换,由厦门小岛走向了世界各地。
沈锦丽介绍说,去年,国家奥体中心有关领导邀请北京漆宝斋就“鸟巢”贵宾厅的壁画征集设计方案。
作为北京奥运会中心场馆“鸟巢”,众所周知,是本届奥运会的标志性中心场馆。而“鸟巢”贵宾厅,则是接待中外国家元首、全球最高体育官员的礼仪中心,亦是在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中承担重要接待任务的特殊场所。
“为“鸟巢”贵宾厅壁画设计方案,意义重大。”沈总介绍说。
北京漆宝斋公司在感谢国家体育部门领导的信任的同时,深深感受到这一任务极其光荣、极其艰巨也极其紧迫。
北京漆宝斋公司光荣受命后,连日来汇集战略合作单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甘肃敦煌艺术院、厦门锦丽漆艺研究所等单位,并调集各地艺术大家、文史专家、策划专家、漆艺大师,延请中国顶级漆艺大师和名家王世襄、常沙娜、乔十光、何豪亮等担任总顾问,召开研讨会。
经过多方探讨与共同研究,认为:国家奥体中心“鸟巢”贵宾厅装饰项目责任重大,务必“理念先行、创意并重、文化为本、民族是宗”,须组成国家级大师团队,高屋建瓴地追求理论创新和艺术突破,协调解决建筑艺术装饰、创作、制作各方面各环节之问题,以最完美的艺术结晶向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
沈锦丽介绍说,国家奥体中心“鸟巢”贵宾厅项目专家研讨会的最大收获,就在于将国家奥体中心“鸟巢”贵宾厅项目定位为“中华盛世奥运体育艺术工程”,经充分讨论论证,确定“鸟巢”贵宾厅装饰艺术主题以“万鸟归巢、盛世和谐”冠名,从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的角度,展现当代中国“百花齐放、世界大同”的万千气象,而其艺术装饰的最佳选项,非中华漆艺莫属。
“只有确定了主题的最大化和包容性,才可能在一个贵宾厅的几十幅艺术精品上,将最具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时代特色、人类理想的艺术题材和风格内涵,包容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沈锦丽说。
“鸟巢”贵宾厅装饰的艺术主题确定后,采用何种特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各方专家的论证,普遍认为“鸟巢”贵宾厅艺术装饰的最佳选项,是中华漆艺。
被誉为“世界漆艺之母”的中国不仅是天然漆的原产地,而且有不少历史文物表明漆艺在我国的传承有7千年之久,对于推动中华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更为难得的是漆艺本身的兼容性,完全能够展现大型主题的包容性。
而历经数千年发展过程的漆艺,一方面形成了诸多技艺和流派,一方面能够创作出绘画和雕塑所涉及的所有艺术题材,其独特典雅、富丽堂皇、鬼斧神工、尊贵耐久的材质品质,在海内外一向以中华国粹、民族瑰宝的声誉风靡世界,是堪称传世作品和民族品牌的珍宝,与“鸟巢”的意义价值互为彰显。
“中华漆艺所体现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中确认的多种漆艺形式和体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技艺和艺术大师的造诣,为承担“鸟巢”贵宾厅设计和创作具备了完好的基础。”沈锦丽说。
鸟巢的装饰艺术主题确定以后,漆宝斋公司迅速成立了课题小组,领导小组,项目执行等分工单位,沈锦丽亲自挂帅,作为总指挥,贝德诺维基、王明郎、马腾文为副总指挥,落实整个项目的制作完成。
“我们的作品的规格设定是按照中华漆艺传世孤品的档次,按照艺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花鸟山水、诗赋书法、金石纹饰、平面浮雕、重彩单色、写实写意、传统现代、分体组合全方位综合呈现的格局,开创和打造中国当代、建筑装饰、艺术创新、合作发展新模式、新概念。”
在这样的理念下,课题组先后确立了大漆壁画《和谐盛世图》,画面主题由“天地和谐”、“合欢连理”、“喜鹊登枝”三部分元素构成,以中华历史为经,大唐盛世民生,华夏传统,多元文化为背景,将一组中华始祖与先贤,构成一组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寓意神州开泰、华夏福祉,归于当今中国小康和谐社会,世界和平发展大同前程。
就壁画的艺术水平来说,亦属当今集大成者。
其中,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之一郝邦义,参与了喜鹊登枝图的创作。著名画家张印、董辰生、谢成水、刘安祥参与了盛世和谐图的制作,漆艺名家王胜德、李小康、张迪毛、蔡钟庆、孙世浩、王明耀也投身到大漆屏风作品的创作中。参与此作品人数达五百多人。
画面主体的形成,漆艺风格的确定给贵宾厅确立了主基调,但是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选择使用何种漆艺工艺。
经过课题小组的讨论后,决定运用锦丽漆艺研究多年的工艺成果——锦丽堆塑、漆雕、印锦、五朵锦花、漆线雕、锦漆镶嵌等多种漆艺技法和风格来完成三幅壁画的创作。盛世和谐图大型屏风采用濒临失传的锦丽堆漆工艺精制而成,选用天然植物漆、银朱、欠粉等特殊的材料,80多道工序,制作工期9个月。
喜鹊登枝大厅中心的漆画,采用锦丽漆艺中的五朵锦花工艺(五朵锦花工艺分别是堆花、隐花、描花、台花、显花)等综合技法,采用天然漆、蛋壳、贝壳、金粉、银粉、金箔、银箔等特殊材料,经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制作时间7个月。
百鸟迎春7个大门,高2.9米,宽2.3米,采用锦漆镶嵌工艺,选用天然漆、纯金箔、蛋壳等材料,多道工序,经四个月完成。
而当贵宾厅的三个功能厅进行分割使用时,三个厅可分别名为“盛世厅”、“中华厅”、“华夏厅”,与盛世和谐、喜鹊登枝、万鸟迎春形成了某种契合,在理念上无缺项,在艺术上无缺失、在作品中无缺憾,完全可以实现“与鸟巢媲美装扮奥运、为鸟巢增辉光耀中华”的预期设想。
2008年4月26日,北京漆宝斋锦丽漆艺工作室和厦门优必德公司共同制作完成的三幅壁画艺术珍品从厦门起运赴京。
中华漆艺落户鸟巢,是中国传统文化振兴的一个开始。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祥云火炬、奥运福娃,中国印,毛笔书写的2008,都预示着一个开端。
或者说,一个向传统文化回归的开始。
尤其漆艺,一个比传统还传统的古老民间工艺,在7000年前就大放异彩。在此后的5000年文明发展史上,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在近代,同许多民间工艺一样被新兴的工业大机器所替代,而日渐式微。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漆器最早的国家,1974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两件惊世作品,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中国漆艺在盛唐的时候,传入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至今他们90%的漆来至于中国。所以中国是漆的国度,有着世界漆艺之母之称。
漆宝斋的内刊《七宝苑报》发刊词说:“西方国家把陶瓷当作中国的第一国粹,以至于把CHINA作为中国的英文名称。其实,漆文化和漆艺是中国的国之精粹,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把漆艺作为中国的百艺之首。”因为它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产物,是人类始祖与先贤用他们的智慧留下的文明硕果。
漆原本是象形文字的桼,汉唐之年个第秒毫前,桼和柒同音同意。相传在清代的时候,中国千文万化的漆器达到了顶峰时期。受到西方国家的青睐。多次向中国求售,但因为价格低廉,而被拒绝。此后日本便把大量的漆器向西方国家推介,从此,日本就变成了西方国家漆艺的主要采购地。便把漆艺的国度(JAPAN)给了中国的二传手日本。
沈锦丽说:一件小小的漆线雕作品,传承着七千年中国漆艺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典藏着中华民族礼仪之帮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东方最有代表性的线的艺术和特殊工艺,传递着华夏儿女对世人永恒的祝福。并采用两种天然的货币材料,中国漆与黄金。这是人们喜欢它的理由,它是不可代替的艺术门类。
厦门漆线雕古老工艺的传人,沈锦丽本着拯救和发扬中国漆艺的自愿者精神,把厦门漆艺带到了北京,香港,世界各地。
2005年,在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明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市政府、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漆宝斋终于落户在宣武区这个两千多平方的艺术馆。这是优必德漆线雕与全国漆艺行业及几十位大师名家携手共创的结果,是弘扬漆文化展示漆艺术的交流平台。今年九月相继在厦门五缘湾成立柒宝斋艺术馆,并设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展示基地。
她们公司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上获奖,还被国家领导人指定为国宾礼品,2006年优必德漆线雕进驻钓鱼台国宾馆。多次承接国内、国际重大会议礼品的设计制作,如三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奖杯制作、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特制精品、举世瞩目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承制会议礼品、“‘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莫斯科大会”奖杯的制作、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精品的承制、2005世界斯诺克北京公开赛冠军奖盘制作、“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维也纳大会”元首礼品、东盟博览会11国元首礼品香港回归十周年的贵宾礼品、人民大会堂大型屏风作品修复、五星级酒店的艺术装饰等等。
沈锦丽深知中华漆艺乃是瑰宝、亦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注意到中央正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之战略,明确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民族之魂,而发展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价值,其“硬道理”就是使之造福人类社会,其“唯一标准”就是推动进步繁荣。于是,她教育优必德企业全体员工,把国家批准的“厦门漆线雕技艺”,看作厦门人民的骄傲、当成闽南文化的硕果、视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积极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利益,把维护行业之间的和谐当成大局和大义。
无论是参加欧洲或亚洲的艺术展览,她的展台总把“中国厦门”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她还赞助中国漆艺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从河姆渡走来——中国首届漆艺展》和《海峡两岸漆画展》。在国家文化部和王世襄大师指导下,她与北京故宫合作的漆艺展在澳门大获成功。不过短短十年,几十位外国元首和许多国外博物馆,都收藏了沈锦丽制作的精品珍品。国家有关部委和社团因而向她颁发了中国民间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作品金奖、中华民族传统品牌创新奖等多种荣誉,表彰她为振兴中国漆艺事业作出的贡献。她更珍重吴仪副总理和罗豪才、许嘉璐、顾秀莲副主席的教诲:中华漆艺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要让这朵艺术之花的芳香传遍世界!
所以,沈锦丽一直在寻求漆线雕更大的发展空间。她深深明白: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要生存必须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必须用新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沈锦丽说:“传统工艺,不应简单的让它失传,翻开中国文明史,不难找到它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我用我的作品向社会呼吁,或许能给后人一种启发,给传统工艺、漆艺一种启发。其实文明程度一直在提高,传统的东西若丢失掉,是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格格不入的。”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连续体,任何新的文化体系的形成,都只能是原有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在积累中的创新。民间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继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创新。
作为漆艺大师,沈锦丽更是发展了祖传的漆艺经过更新改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锦丽漆艺——锦丽堆塑、漆雕、印锦、五朵锦花、漆线雕、锦漆镶嵌等多种漆艺技法和风格。
这是中国漆艺在盛世的发扬光大,一个基于传统的传统。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空前绝后。
而对于漆艺行业中的问题,沈锦丽有着清醒的认识。
“行业最大的难题是因为我们是从工匠出身,我们是民间的艺人,我们要适应市场的潮流竞争模式,很有挑战性,从材料上来讲,你又要传统又要现代,一定要有创新,让他更适合现在的这种规则,从创作上更是挑战,你既要保持传统,又要纳入现在新的文化元素的含量,传统和艺术和现代一定要相结合,怎么样让传统的工艺服务于现在市场,消费的思维,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但是我相信,随着各级政府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的加强,民族文化事业会更加辉煌。她补充说。
“在传承漆线雕工艺的过程中,我就是一个志愿者,怎么样让传统在现代中中生存。”
这是一个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轻视,被侵蚀,被改头换面的时候,沈锦丽的思考弥足珍贵。(寇建平/文 陆中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