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题: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描绘蔚蓝色的美好远景
主题:风生水起的蓝色经济
提要:海洋是国土,是资源,是通道,是战略要地;海洋是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开发海洋必然推动社会进步,海洋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经济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并对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
文/本刊记者 齐殿斌
2008年2月1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详细介绍了2007年我国海洋经济的运行情况。《统计公报》透露: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151万人,比上年新增加就业岗位191万个。2月22日,国务院批准并印发《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海洋领域总体规划。《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以上,年均新增涉海就业岗位100万个以上……中国海洋事业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再次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为此,记者在全国“两会”前夕,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辉。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海洋工作的共和国海洋局长,孙志辉与海洋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对中国海洋事业有一份深厚的感情,对海洋经济发展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感悟。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不禁侃侃而谈。
蓝色经济事关国计民生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逐鹿海洋,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大势所趋
孙志辉认为,海洋是维护经济发展的“蓝色大动脉”,上升到国家层面,是一个国家海洋发展的“蓝色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呼声迫使我们再一次直面这熟悉而陌生的“蓝色疆土”。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工作。”孙志辉说。
据了解,2002年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要求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把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设立专章部署海洋工作,提出“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举措。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最近,国务院又批准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孙志辉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扶持了新型海洋产业的形成,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那么,发展海洋经济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他概括了三个方面:
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矛盾的重要途径。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宝贵空间。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海洋中的许多新能源、新资源,如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深海基因等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在过去的20 年里,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 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3 年的1.5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达到4%。与此同时,海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开发能力迅速提高,海洋产业群不断扩大,一些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已超过20个,成为新的经济领域,海陆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
孙志辉认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新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
发展海洋经济,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21 世纪议程》的实施,沿海各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大大扩展,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世界沿海国家都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
孙志辉认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开发利用海洋,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国家对海洋事业支持能力进一步加大;国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将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海洋领域实现突破将带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海洋事业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
孙志辉表示,我们要以现代海洋观来重新认识海洋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海洋是国土、是资源、是通道、是战略要地,海洋是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开发海洋必然推动社会进步,海洋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经济发生革命性变化,并对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东部率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重要助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确立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部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孙志辉认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依靠海洋区位优势。
据悉,辽宁省实施沿海“五点一线”战略、天津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建设”、河北省提出“海洋经济新增长极”、江苏省提出“向海洋进军”、上海市提出建设“海上上海”、浙江省提出“海洋经济强省”、福建省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广东省提出“海洋经济强省”、广西省积极推进“蓝色计划”、海南省提出“以海兴岛”战略,沿海地区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正在全面实施。
孙志辉表示,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海洋经济对于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保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实现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蓝色经济发展态势喜人
“十五”期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6%(按可比价计算),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9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0%。广东、山东等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均超过 3000亿元,天津、海南等沿海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孙志辉认为,海洋经济已跃升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海洋经济总量取得飞跃的同时,海洋经济的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据透露,海洋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46︰48,调整为2006年的5︰47︰48。以海洋渔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工业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技术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风能、潮汐能)、海洋石油、海水利用、海洋工程在海洋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由2001年的5%上至2006年的6.4%。这一变化表明,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已有了初步进展。
部分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分析,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海盐产量和海洋渔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居世界前列,在世界排名前20位的国际港口中,我国沿海港口已占近一半席位,截止2006年末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37亿吨,稳居世界第一大港;我国的造船业在世界造船行业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商船拥有量占世界第五。
滨海地区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据了解,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在环渤海地区已规划和正在建设的有天津滨海新区、辽宁的五点一线、河北的曹妃甸工业区等;在长江三角洲已规划和正在建设的有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江苏的沿海开发、浙江的三大连岛连陆工程等;在东南沿海地区已规划和正在建设的有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的粤东粤西和珠三角海洋经济区、广西的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等。这些沿海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会进一步突显滨海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
涉海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据21世纪初中国涉海就业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有近十分之一的就业人员从事涉海行业,呈现出涉及行业辐射范围广、人员素质和年轻化程度高、就业结构较为合理的特点。2006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2960.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3.9%,与“十五”期初相比增长了40.4%;新增涉海就业岗位180万个,占全国新增就业岗位数的31.3%,对沿海地区乃至全国扩大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实施。
蓝色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开发利用海洋给予了空前的重视。面对着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大趋势和大背景,与国际海洋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未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孙志辉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国家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据悉,当前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周边海洋国家纷纷加紧对我国主张海域进行资源掠夺,我国海洋经济活动严重受阻。以南海为例,菲律宾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以国内立法的形式公然将我国南沙群岛南部划入其专属经济区范围,在油气资源开发上则采取“少说多做”的策略,开发进度不断加快。马来西亚也先后颁布《大陆架法》、《专属经济区法》,将我国南沙群岛南部划入其大陆架范围。越南在上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成为“东南亚海洋强国”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了《越南国家海洋法》,去年年初越共党中央通过了海洋发展战略,加紧了海洋开发的进程。孙志辉认为,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在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海洋经济活动受到了巨大影响和挑战。
海上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据分析,当前国际海洋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海洋通道安全日益突出。目前,全世界90%的贸易是靠海运完成的,33%的海运经过东南亚水域。我国的外向型经济80%位于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80%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南海和马六甲等邻近海峡既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我国外贸运输和石油安全的生命线。长期以来,美国通过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力图将我国发展空间压缩在近海范围内,从海上方向对我国构成围堵和封锁态势,对我国海上通道安全构成威胁。同时,除了受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我国的海上通道还面临着海盗侵扰、海上走私、海上恐怖活动等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海上经济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突出问题
第一是海洋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愈来愈大。记者获悉,当前,由于大规模的产业布局和开发活动集中在近岸海域,导致近岸开发明显过度,造成了近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损害。据调查,目前沿海已有70%的沙质海岸被侵蚀,80%的红树林遭砍伐,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不复存在,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形不成渔汛。大规模围填海还引起了沿岸海域生态环境和海岸形态急剧变化。另外,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旧严峻,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海居高不下,2007年预计入海排污总量359亿吨,其中88%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比上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长年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挑战。
第二是海洋产业发展结构趋同,开发规模过大。孙志辉具体分析,一是能源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临海工业区建设已成为沿海各地发展的重点。据悉,在环渤海地区,河北唐山曹妃甸将建设以钢铁、石化为主的新工业区,黄骅港将建设大型石化基地,辽宁营口鲅鱼圈将建设新的钢铁基地,盘锦将建设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天津的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也将加快石化、钢铁基地建设。区域产业发展结构趋同,产业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在所难免。二是大规模“填海造地”、“炸岛造地”现象愈演愈烈。统计显示,全国围海造地面积从2002年2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6年113平方公里,年均增长速度达53.5%。孙志辉表示,大规模开发将长期影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总量和结构,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将带来长期和难以估量的影响。加强对海域使用的宏观调控刻不容缓。
第三是海洋产业结构低质化明显,开发布局不合理。孙志辉解释,一是受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滞后的影响,我国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普遍不高。2006年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海洋生产总值的6.4%,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20年。二是我国海洋资源局部开发过度与总体开发不足的矛盾突出。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例,2006年我国海洋石油产出量为3240万吨,绝大部分来自近海海域,其中约50%来自渤海,而远海海域基本上还处于潜在开发状态,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海海域,基本上未涉足。
孙志辉表示,总体而言,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问题不在海洋经济本身,而是同整个国际海洋形势与我国在国际海洋竞争中的地位和综合实力休戚相关,只有构建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综合竞争能力,才能真正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利益,保障海洋运输通道的畅通与国家的经济安全,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
做大做强蓝色经济任重道远
中华民族大业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我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开发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经济技术能力,已经进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起飞阶段
把中国的海洋经济、海洋事业做大做强,实现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孙志辉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确立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孙志辉称,要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海洋的重要性。要把海洋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确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
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孙志辉解读,海洋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基本法》,明确国家海洋发展的基本方针、原则、目标和相关政策等,尽快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体系,确保国家海洋的法律地位。
加强海上维权能力建设。孙志辉提出,要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包括海军、商船队、海洋监察船队、科学考察船队、军事海洋学家队伍建设等,形成比较强大的综合海洋力量。同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巡航执法业务系统,全面监视近岸海域,基本控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内发生的各种违法活动和突发事件。
重视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孙志辉强调,要围绕国家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大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超前部署战略问题和战略技术研究,实现重点领域新突破,强化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研究将海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在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满足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强海洋服务和保障能力建设。孙志辉认为,要紧紧围绕海洋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和国防安全需要,不断完善海洋环境预报、海洋信息、海上船舶活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监测和海洋军事保障服务体系,提高海洋公益服务和保障能力,促进海洋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实施力度。孙志辉表示,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搁置争议,加强与周边国家就海洋油气和渔业资源的共同开发,大力推进在海洋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等低敏感领域的互利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和海洋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经济成为新的“亮点”,中国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东部这片蔚蓝的大洋,惊喜地发现,深沉博大的海洋蕴含的不仅有资源财富、物质宝藏,还有富国强国的千年梦想……
|